张恨水小说的民间叙事性研究
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学术史概述 | 第8-11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理论方法及学术目标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叙事视角的民间性 | 第14-19页 |
第一节 民间说书中的全知视角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民间故事中的第三人称限知视角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叙事体式的民间性 | 第19-27页 |
第一节 章回体式的运用 | 第19-21页 |
(一) 开头模式 | 第19-20页 |
(二) 分回标目 | 第20-21页 |
(三) 正话中的套语 | 第21页 |
第二节 叙事干预与叙事语的民间性 | 第21-23页 |
(一) 叙事干预 | 第22-23页 |
(二) 叙事语 | 第23页 |
第三节 叙事修辞的民间选择 | 第23-27页 |
(一) 悬念的运用 | 第23-24页 |
(二) 误会的运用 | 第24-25页 |
(三) 巧合的运用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叙事要素的民间性 | 第27-37页 |
第一节 人物形象塑造的民间性 | 第27-30页 |
(一) 主要人物的类型性 | 第27-29页 |
(二) 人物结构类型的二元对立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故事情节的民间性 | 第30-33页 |
第三节 主题选择的民间叙事性 | 第33-37页 |
(一) 主题选择的民间性 | 第33-34页 |
(二) 主题选择体现出的民间意识 | 第34-37页 |
第四章 民间叙事特征形成的原因 | 第37-40页 |
第一节 传统的习得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外在的诉求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个人简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