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3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3 相关概念 | 第11-13页 |
·农业推广 | 第11-12页 |
·农业推广体系 | 第12页 |
·大学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 | 第12-13页 |
·委托代理关系 | 第13页 |
·农业推广体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13页 |
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有关农业推广体系存在问题的研究 | 第13-16页 |
·农业推广体制的制度缺陷 | 第13-14页 |
·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 | 第14-16页 |
·农民和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成果转化质量 | 第16页 |
·有关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对策研究 | 第16-17页 |
·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国际借鉴 | 第17-20页 |
·美国以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的“科教推”一体化模式 | 第17-18页 |
·澳大利亚政府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 | 第18-19页 |
·日本以政府和农协双轮驱动的农业推广体系 | 第19-20页 |
5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6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农业推广体系的理论分析 | 第23-34页 |
1 委托代理相关理论 | 第23-29页 |
·委托代理的概念及内涵 | 第23-24页 |
·委托代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 第24-25页 |
·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内容 | 第25-29页 |
·委托代理收益问题 | 第25页 |
·委托代理成本问题 | 第25-26页 |
·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 | 第26-27页 |
·组织决策效率问题 | 第27-29页 |
2 农业推广体系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及比较 | 第29-34页 |
·农业推广体系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 | 第29页 |
·委托代理关系视角下农业推广体系比较 | 第29-34页 |
·政府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29-31页 |
·农业大学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31-32页 |
·农业大学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的制度优势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的大学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实践 | 第34-47页 |
1 政府推动下的大学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 | 第34-38页 |
·科技特派员制度 | 第34-35页 |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35-36页 |
·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大学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优势 | 第36-38页 |
2 高校自主构建的大学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 | 第38-45页 |
·现有高校自主构建的大学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 | 第38-41页 |
·“双百科技富民工程”农业推广体系 | 第38-39页 |
·“太行山道路”农业推广体系 | 第39-40页 |
·“科技大篷车”农业推广体系 | 第40-41页 |
·“科技绿洲行动”农业推广体系 | 第41页 |
·高校自主构建的大学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特点 | 第41-42页 |
·组织的自发性、自主性 | 第41页 |
·实施的有效性 | 第41-42页 |
·政府职能的弱化 | 第42页 |
·高校自主构建的大学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42-43页 |
·高校自主构建的大学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优势 | 第43-45页 |
3 政府推动与高校自主构建的大学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比较 | 第45-47页 |
·政府职能不同 | 第45页 |
·大学地位不同 | 第45-46页 |
·代理成本不同 | 第46页 |
·信息成本不同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大学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对策 | 第47-54页 |
1. 大学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的职能划分 | 第47-50页 |
·政府——公益性投资与运行监管 | 第47页 |
·农业大学——人才与科技保障 | 第47-49页 |
·人才培养与教育培训 | 第48页 |
·科学研究和新品种培育 | 第48-49页 |
·大学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改革需要多元化主体参与 | 第49-50页 |
2 完善大学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50-54页 |
·投资机制 | 第50页 |
·风险保障机制 | 第50-52页 |
·科技培训机制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