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 ·前言 | 第12页 |
| ·环境对就巢行为的影响 | 第12-13页 |
| ·影响就巢行为的内分泌因素 | 第13-14页 |
| ·就巢行为的遗传控制 | 第14-22页 |
| ·概述 | 第14-16页 |
| ·PRL-R蛋白的结构 | 第16-18页 |
| ·PRL-R基因的结构 | 第18-19页 |
| ·PRL信号转导过程 | 第19-21页 |
| ·影响PRL-R基因表达的因素 | 第21页 |
| ·PRL-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 第21-22页 |
|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35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26页 |
| ·供试样本 | 第23-24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页 |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24-26页 |
| ·试验方法 | 第26-3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6页 |
| ·血样的采集与处理 | 第26-27页 |
| ·总D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 ·DNA浓度和纯度的检测 | 第28-29页 |
| ·引物的设计 | 第29-30页 |
| ·PCR扩增 | 第30页 |
| ·SSCP分析及基因型判定 | 第30-33页 |
| ·数据处理 | 第33-35页 |
|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 第33-34页 |
| ·基因位点的x~2独立性检验 | 第34页 |
| ·多态信息含量(PIC) | 第34页 |
| ·就巢性状与产蛋性状相互关系的分析 | 第34页 |
| ·基因多态性位点的遗传效应统计分析模型 | 第34-35页 |
| ·核苷酸序列分析 | 第35页 |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5页 |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7页 |
| ·基因组DNA抽提结果 | 第35-36页 |
| ·PRL-R基因多态位点的检测 | 第36-38页 |
| ·PCR-SSCP结果 | 第36-37页 |
| ·不同基因型个体测序结果 | 第37-38页 |
| ·突变位点的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 | 第38-40页 |
| ·PRL-R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分析 | 第38-40页 |
| ·PRL-R基因各多态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 | 第40页 |
| ·就巢对产蛋性状的影响分析 | 第40-42页 |
| ·就巢频率与产蛋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40-41页 |
| ·就巢天数与产蛋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41-42页 |
| ·单个SNP位点对生产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42-44页 |
| ·单个SNP位点与就巢频率间的卡平方独立性检验 | 第42-43页 |
| ·单个SNP位点与就巢天数以及产蛋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43-44页 |
| ·PRL-R基因单倍型的构建及其对生产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44-45页 |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5-47页 |
|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 | 第45-46页 |
| ·PRL-R蛋白的序列和结构分析 | 第46-47页 |
| 4 讨论 | 第47-55页 |
| ·关于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 ·血样保存方法 | 第47-48页 |
| ·基因组的提取 | 第48页 |
| ·银染 | 第48-49页 |
| ·鸡的就巢对产蛋性状的影响 | 第49-50页 |
| ·鸡PRL-R基因的多态性及遗传效应分析 | 第50-55页 |
| ·PRL-R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 第50-51页 |
| ·SNPs影响就巢和产蛋性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1-53页 |
| ·PRL-R基因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53-54页 |
| ·单倍型与就巢和产蛋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 第54页 |
| ·PRL-R基因变异对就巢和产蛋性状影响的综合分析 | 第54-55页 |
| 5 结论 | 第55-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