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科技成果后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4-26页 |
·科技评价理论 | 第14-15页 |
·科技评价概述 | 第14页 |
·科技评价的内容 | 第14-15页 |
·科技成果评价理论 | 第15-17页 |
·科技成果的界定 | 第15-16页 |
·科技成果评价的内涵和评价原则 | 第16页 |
·科技成果评价的分类 | 第16-17页 |
·科技成果后评价理论 | 第17-20页 |
·科技成果后评价的目的与程序 | 第17-18页 |
·科技成果后评价的范围、内容与重点 | 第18-20页 |
·科技成果后评价的方法 | 第20-25页 |
·几种经典的科技成果评价方法 | 第20-23页 |
·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简述 | 第23-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华北油田科技成果现状与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6-41页 |
·华北油田科技发展及其特点 | 第26-27页 |
·华北油田科技成果的类型 | 第27-32页 |
·油气田应用基础研究 | 第27-28页 |
·油气田应用技术研究 | 第28页 |
·油气田软科学及信息工程类研究 | 第28-32页 |
·华北油田科技成果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原则与方法 | 第32-35页 |
·华北油田科技成果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 第32-33页 |
·华北油田科技成果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3-34页 |
·华北油田科技成果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 第34-35页 |
·华北油田科技成果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5-37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7-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华北油田科技成果后评价指标数据的计算 | 第41-56页 |
·经济效益指标数据的测算 | 第41-47页 |
·经济效益指标数据测算的思路 | 第41-42页 |
·直接经济效益计算模型 | 第42-47页 |
·其它指标数据的测算 | 第47-48页 |
·测算方法及组织形式 | 第47-48页 |
·油气田科技成果定性评价指标设计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56页 |
第5章 华北油田科技成果综合后评价模型构建 | 第56-63页 |
·评价模型的选择 | 第56页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6-60页 |
·模糊和模糊集 | 第56-57页 |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 | 第57-58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8-60页 |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60-61页 |
·华北油田科技成果后评价步骤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华北油田科技成果后评价算例分析 | 第63-73页 |
·因素集和评语集的设定 | 第63-64页 |
·指标数据处理 | 第64-68页 |
·设定指标权重 | 第68-69页 |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69-70页 |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70页 |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7章 华北油田科技成果后评价保障措施 | 第73-75页 |
·健全和完善科技成果后评价管理体制和机制 | 第73页 |
·加强科技成果后评价的监督力度 | 第73页 |
·加强和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 | 第73-74页 |
·加强和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 | 第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8章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