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商业秘密保护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商业秘密保护现状 | 第12-14页 |
·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现状 | 第14-15页 |
·商业秘密保护的趋势 | 第15-16页 |
·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 第16-18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6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6-18页 |
2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理论概述 | 第18-25页 |
·商业秘密的内涵及其法律特征 | 第18-20页 |
·商业秘密的内涵 | 第18-19页 |
·商业秘密的法律特征 | 第19-20页 |
·商业秘密存在的形式和保护范围 | 第20-21页 |
·商业秘密存在的形式 | 第20页 |
·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 | 第20-21页 |
·商业秘密的权利归属 | 第21-22页 |
·商业秘密保护的优势 | 第22页 |
·保护商业秘密应坚持的原则 | 第22-23页 |
·商业秘密和国家秘密的关系 | 第23-25页 |
3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现状及泄密原因探析 | 第25-40页 |
·我国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现状调查 | 第25-35页 |
·研究方法说明 | 第25页 |
·抽样地区及样本来源 | 第25页 |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5-26页 |
·问卷发放及回收 | 第26页 |
·问卷统计结果及图表说明 | 第26-35页 |
·企业商业秘密泄密形式 | 第35-37页 |
·人员流动时带走商业秘密 | 第35页 |
·兼职工作中泄露商业秘密 | 第35页 |
·利用间谍窃取商业秘密 | 第35页 |
·接待参观中泄露商业秘密 | 第35-36页 |
·供应商与客户等第三方泄露商业秘密 | 第36页 |
·发表学术论文,散发产品介绍,泄露商业秘密 | 第36页 |
·参加鉴定会、送审批材料泄露商业秘密 | 第36页 |
·广告与展览泄露商业秘密 | 第36页 |
·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商业秘密进行窃密 | 第36-37页 |
·不注重涉密载体销毁环节的管理 | 第37页 |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不力的原因探析 | 第37-40页 |
·企业管理者对商业秘密的认识不到位 | 第37页 |
·企业采取的保护商业秘密措施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 第37-38页 |
·缺少对员工关于商业秘密的系统培训 | 第38页 |
·人才的流动带走了企业的商业秘密 | 第38-39页 |
·事后责任追究手段效果不明显 | 第39-40页 |
4 完善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和建议 | 第40-55页 |
·从软件着手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 第40-46页 |
·建立商业秘密保护部门 | 第40-41页 |
·完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 第41页 |
·加强商业秘密分级管理 | 第41-42页 |
·注重对涉密人员的管理 | 第42-45页 |
·对非本企业人员的管理 | 第45页 |
·建立商业秘密保护评估体系 | 第45-46页 |
·从硬件着手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 第46-51页 |
·保密技术防范设备种类 | 第46-48页 |
·技术防范措施种类 | 第48-50页 |
·保密技术防范设备配置标准 | 第50-51页 |
·应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 第51-55页 |
·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 第51页 |
·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 第51-52页 |
·向人民法院起诉 | 第52页 |
·向公安机关报警 | 第52-53页 |
·相关法律的保护 | 第53-55页 |
5 案例分析 | 第55-62页 |
·某企业人才流动泄密案例分析 | 第55-58页 |
·案件概况 | 第55-56页 |
·A 企业泄密原因分析 | 第56页 |
·人才流动造成泄密的解决方案 | 第56-58页 |
·某大型服装企业网络泄密案例分析 | 第58-62页 |
·案件概况 | 第58-59页 |
·商业秘密被窃原因分析 | 第59-60页 |
·该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解决方案 | 第60-62页 |
6 结束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调查问卷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69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