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膜生物反应器 (MBR) | 第13-16页 |
| ·MBR 的结构 | 第13-15页 |
| ·长泥龄的MBR | 第15-16页 |
| ·MBR 在国内外的应用 | 第16页 |
| ·膜上物质传递机理 | 第16-21页 |
| ·Ris (Resistance-in-series)模型 | 第16-17页 |
| ·浓差极化模型 | 第17-19页 |
| ·膜堵塞模型 | 第19-21页 |
| ·膜污染影响因素 | 第21-32页 |
| ·膜的性质 | 第23-26页 |
| ·进样性质 | 第26-27页 |
| ·污泥性质 | 第27-30页 |
| ·操作条件 | 第30-32页 |
| ·膜污染控制方法 | 第32-35页 |
| ·改进膜材料 | 第32-33页 |
| ·改善混合液的特性 | 第33-34页 |
| ·优化操作条件 | 第34页 |
| ·膜清洗 | 第34-35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35-37页 |
| ·研究目的 | 第35页 |
| ·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7-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37-39页 |
| ·实验装置和流程 | 第39-41页 |
| ·膜阻力分析 | 第41-43页 |
| ·各污泥组分膜阻力分析 | 第41-42页 |
| ·Ris (Resistance-in-series)模型 | 第42-43页 |
| ·测定方法和仪器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各污泥组分的膜污染研究 | 第44-57页 |
| ·MBR 与SBR 的运行情况 | 第44-45页 |
| ·污泥各组分性质 | 第45-48页 |
| ·不同污泥组分的过滤性质 | 第48-55页 |
| ·各污泥组分对膜污染的贡献 | 第48-51页 |
| ·阻力分析 | 第51-53页 |
| ·污泥组分在膜表面的沉降 | 第53-55页 |
| ·SEM 图像观测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操作条件对膜污染的影响 | 第57-78页 |
| ·污泥浓度的影响 | 第57-64页 |
| ·膜通量的下降 | 第57-59页 |
| ·各污泥组分对膜污染的贡献 | 第59-60页 |
| ·膜阻力分析 | 第60-64页 |
| ·过膜压力的影响 | 第64-70页 |
| ·膜通量的下降 | 第64-66页 |
| ·各污泥组分对膜污染的贡献 | 第66-67页 |
| ·膜阻力分析 | 第67-70页 |
| ·错流速率的影响 | 第70-77页 |
| ·膜通量的下降 | 第70-72页 |
| ·各污泥组分对膜污染的贡献 | 第72-73页 |
| ·膜阻力分析 | 第73-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 符号与标记(附录1) | 第86-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