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第一章 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研究现状 | 第15-34页 |
1 错误记忆的研究历史 | 第15-17页 |
2 不同范式关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研究 | 第17-28页 |
·DRM范式关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研究 | 第17-22页 |
·类别重复程序关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研究 | 第22-24页 |
·信息误导干扰效应范式关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研究 | 第24-25页 |
·内隐记忆任务关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研究 | 第25-28页 |
3 错误记忆通道效应影响因素的有关研究 | 第28-32页 |
·年龄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 | 第28-29页 |
·大声朗读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 | 第29-31页 |
·分散注意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 | 第31-32页 |
4 其他感觉通道中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研究 | 第32-34页 |
第二章 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认知机制及脑机制 | 第34-50页 |
1 错误记忆通道效应认知机制的理论观点 | 第34-42页 |
·强调编码阶段的区别性加工 | 第34-36页 |
·强调提取阶段的区别性启发式 | 第36-39页 |
·强调编码阶段的关系加工 | 第39-41页 |
·强调编码与提取的一致性 | 第41-42页 |
2 错误记忆及通道效应的脑机制研究 | 第42-50页 |
·错误记忆的脑机制研究 | 第42-46页 |
·通道效应的脑机制研究 | 第46-50页 |
第三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 第50-58页 |
1 问题提出 | 第50-54页 |
·先前研究存在的争议及问题 | 第50-52页 |
·汉语的特性 | 第52-53页 |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页 |
2 研究方案 | 第54-55页 |
3 研究方法与技术 | 第55-58页 |
·视觉与听觉刺激的呈现时间控制 | 第55页 |
·记得-知道程序(R/K程序) | 第55-56页 |
·词汇判断任务 | 第56页 |
·Sternberg任务 | 第56页 |
·ERP技术 | 第56-58页 |
第四章 不同呈现通道关键诱词的表征形式及激活特征 | 第58-80页 |
1 实验1:不同呈现通道关键诱词的表征形式 | 第58-70页 |
·引言 | 第58-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62页 |
·研究结果 | 第62-66页 |
·讨论分析 | 第66-70页 |
·小结 | 第70页 |
2 实验2:不同呈现通道关键诱词的激活特征 | 第70-80页 |
·引言 | 第70-71页 |
·实验方法 | 第71-72页 |
·研究结果 | 第72-75页 |
·讨论分析 | 第75-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编码与提取阶段错误记忆通道效应产生机制 | 第80-108页 |
1 实验3:重复学习对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影响 | 第80-89页 |
·引言 | 第80-81页 |
·实验方法 | 第81-83页 |
·研究结果 | 第83-86页 |
·讨论分析 | 第86-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2 实验4:呈现方式对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影响 | 第89-95页 |
·引言 | 第89-90页 |
·实验方法 | 第90-91页 |
·研究结果 | 第91-93页 |
·讨论分析 | 第93-95页 |
·小结 | 第95页 |
3 实验5:注意水平对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影响 | 第95-108页 |
·引言 | 第95-96页 |
·实验5a:编码阶段分散注意对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影响 | 第96-100页 |
·实验5b:提取阶段分散注意对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影响 | 第100-104页 |
·总讨论 | 第104-107页 |
·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六章 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脑机制探索 | 第108-135页 |
1 实验6:编码阶段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ERPs研究 | 第108-120页 |
·引言 | 第108-109页 |
·实验程序 | 第109-112页 |
·ERP实验行为结果 | 第112-113页 |
·ERPs结果 | 第113-116页 |
·讨论分析 | 第116-119页 |
·小结 | 第119-120页 |
2 实验7:提取阶段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ERPs研究 | 第120-135页 |
·引言 | 第120页 |
·实验程序 | 第120-122页 |
·ERP实验行为结果 | 第122页 |
·ERPs结果 | 第122-126页 |
·讨论分析 | 第126-133页 |
·小结 | 第133-135页 |
第七章 综合讨论 | 第135-147页 |
1 研究背景的回顾 | 第135-136页 |
2 研究结果的综合讨论 | 第136-142页 |
·关键诱词的表征形式与激活特征 | 第136-137页 |
·编码阶段的语义激活程度与提取阶段的监测加工 | 第137-139页 |
·EPPs研究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 | 第139-141页 |
·激活-监测理论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 | 第141-142页 |
·汉语特性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 | 第142页 |
3 主要结论与创新之处 | 第142-144页 |
·主要结论 | 第142-143页 |
·创新之处 | 第143-144页 |
4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144-147页 |
·研究不足 | 第144页 |
·未来展望 | 第144-147页 |
附录 | 第147-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9页 |
后记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