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相关概念和论文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晋察冀边区民众动员的背景 | 第13-25页 |
一、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双重目标 | 第13-15页 |
(一) 中国抗日战争的双重性质 | 第13-14页 |
(二)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双重目标 | 第14-15页 |
二、民众动员的主体——中国共产党的分析 | 第15-21页 |
(一) 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成熟壮大为民众动员提供了前提条件 | 第15-17页 |
(二) 毛泽东抗日民众动员思想为民众动员提供了思想保证 | 第17-20页 |
(三) 中国共产党丰富的动员经验为民众动员提供了有力保障 | 第20-21页 |
三、民众动员的客体——广大晋察冀人民群众的分析 | 第21-25页 |
(一) 晋察冀地区民众的思想状况 | 第21-23页 |
(二) 晋察冀地区人民群众的优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晋察冀边区民众动员的路径 | 第25-36页 |
一、维护民众的经济利益 | 第25-28页 |
(一)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 第25-27页 |
(二) 实行劳资兼顾的劳动政策 | 第27页 |
(三) 推行改善民生的亲民政策 | 第27-28页 |
二、扩大民众的政治参与 | 第28-33页 |
(一) 充分发挥选举的作用 | 第28-30页 |
(二) 加强对民众组织的领导和管理 | 第30-33页 |
三、加强对民众的政治宣传 | 第33-36页 |
(一) 开展政治宣传鼓动 | 第33-34页 |
(二) 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晋察冀边区民众动员的内容及特点 | 第36-49页 |
一、晋察冀边区民众动员的主要内容 | 第36-46页 |
(一) 经济动员 | 第36-40页 |
(二) 政治动员 | 第40-42页 |
(三) 军事动员 | 第42-44页 |
(四) 文化动员 | 第44-46页 |
二、晋察冀边区民众动员的特点 | 第46-49页 |
(一) 党、政、军、民协同动员 | 第46-47页 |
(二) 物质动员和精神动员相结合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晋察冀边区民众动员的评价 | 第49-56页 |
一、晋察冀边区民众动员的历史作用 | 第49-53页 |
(一) 促进了抗战的胜利 | 第49-50页 |
(二) 促进了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 | 第50-52页 |
(三) 启发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 | 第52页 |
(四) 促进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力量的壮大 | 第52-53页 |
二、晋察冀边区民众动员的历史启示 | 第53-56页 |
(一) 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民众动员的基础 | 第53-54页 |
(二) 党的政策和策略是民众动员的重要因素 | 第54页 |
(三) 适时适当的动员手段是民众动员的重要保证 | 第54-55页 |
(四) 共产党人的模范作用是做好民众动员的重要条件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