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本人对以上研究综述的评价 | 第11页 |
四、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运动的原因 | 第12-23页 |
一、主观原因 | 第12-16页 |
(一) 开展学习运动是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需要 | 第12-13页 |
(二) 开展学习运动是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需要 | 第13-16页 |
二、客观原因 | 第16-23页 |
(一) 开展学习运动是推动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发展的需要 | 第16-20页 |
(二) 开展学习运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的需要 | 第20-23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学习运动的历史演进及其内容 | 第23-43页 |
一、关于学习运动的历史演进过程 | 第23-31页 |
(一) 学习运动的前期(1938年9月-1940年6月) | 第23-26页 |
(二) 学习运动的后期(1940年6月-1942年2月) | 第26-31页 |
二、关于学习运动的主要内容 | 第31-43页 |
(一) 学习马克思列主义的理论 | 第31-33页 |
(二) 总结中国革命经验 | 第33-38页 |
(三) 学习其它内容 | 第38-43页 |
第三章 延安时期中共学习运动的评价 | 第43-52页 |
一、关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运动的重要贡献 | 第43-47页 |
(一) 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推动了抗日战争胜利和中国革命的发展 | 第43-44页 |
(二) 对党的建设的贡献:推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 第44-46页 |
(三) 对干部教育的贡献: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水平 | 第46-47页 |
二、关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运动的特色 | 第47-52页 |
(一) 空间集中:主要在延安 | 第48页 |
(二) 时间方面:三年零三个月 | 第48-49页 |
(三) 内容明确:主要是政治理论 | 第49-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一、参考书目 | 第53-55页 |
二、参考论文 | 第55-56页 |
三、电子文献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