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实用意义 | 第10页 |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0-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本研究的重、难点及可能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研究的重、难点 | 第13页 |
·可能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重要概念界定与文献述评 | 第14-22页 |
·重要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 第14-15页 |
·农村人力资源 | 第15页 |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 第15-16页 |
·农村人力资源相关文献述评 | 第16-22页 |
·国外研究述评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8-22页 |
3 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 第22-30页 |
·农村人力资源规模及人员结构 | 第22-23页 |
·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状况 | 第23-25页 |
·文化素质 | 第23页 |
·劳动技能 | 第23-24页 |
·身体素质 | 第24页 |
·思想道德素质 | 第24-25页 |
·农村人力资源的从业结构 | 第25-26页 |
·从就业从员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较多 | 第25页 |
·从第一产业产值来看,传统农业产值较大 | 第25-26页 |
·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 | 第26-30页 |
·从流动规模看,重庆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总量大,占农村劳动力比例高 | 第26-27页 |
·从地域流向上看,重庆市农村劳动力流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 第27-28页 |
·从产业流向上看,重庆市农村流动劳动力主要流向二、三产业 | 第28-30页 |
4 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7页 |
·重庆市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基础薄弱 | 第30-31页 |
·教学设施陈旧,办学条件差 | 第30页 |
·农村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师资力量不足 | 第30-31页 |
·农村学校布局结构不合理 | 第31页 |
·重庆市农民培训体系不健全,影响培训质量 | 第31-32页 |
·培训内容供需脱节,培训效果差 | 第31页 |
·资金投入少,培训收费高 | 第31-32页 |
·培训资源分散,影响培训质量 | 第32页 |
·重庆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保障水平低 | 第32-34页 |
·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匮乏 | 第32-33页 |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33页 |
·医疗费用高,农民负担重 | 第33-34页 |
·重庆市农村劳动力流动不畅,转移开发困难多 | 第34-37页 |
·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低,缺乏就业竞争力,不利于流动就业 | 第34页 |
·制度弊端阻碍重庆市农村劳动力流动 | 第34-35页 |
·劳动力市场的公共服务缺失影响重庆市农村劳动力流动 | 第35页 |
·城镇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制约重庆市农村劳动力流动 | 第35-37页 |
5 国内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借鉴 | 第37-43页 |
·国内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做法 | 第37-42页 |
·国外的主要做法 | 第37-40页 |
·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的主要做法 | 第40-42页 |
·国内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重庆市的启示 | 第42-43页 |
·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加强农民培训 | 第42页 |
·注重发挥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导向和调控作用 | 第42页 |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实行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倾斜 | 第42-43页 |
6 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 第43-53页 |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 第43-44页 |
·政府应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引导作用 | 第43页 |
·农民应更新观念,主动参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 第43-44页 |
·加强重庆市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 | 第44-46页 |
·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强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第44页 |
·扶持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 第44-45页 |
·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 | 第45页 |
·重视农业高等教育,培养农业高级专门人才 | 第45-46页 |
·健全重庆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劳动技能 | 第46-47页 |
·加强农民培训基地及师资队伍建设 | 第46页 |
·完善农民培训工作方式,提高培训实效 | 第46页 |
·增加资金投入,形成农民培训多元融资机制 | 第46-47页 |
·健全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加快农民培训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 第47页 |
·实现重庆市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促进迁移性开发 | 第47-50页 |
·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为农村劳动力流动提供制度保障 | 第47-48页 |
·提高城镇化水平,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 第48-49页 |
·健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市场体系,完善转移机制 | 第49-50页 |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保障水平 | 第50-53页 |
·加强法制建设,让农村社会保障走向规范化 | 第50页 |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50-51页 |
·拓宽农村社保资金筹集渠道,完善资金筹措机制 | 第51-52页 |
·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做好城乡社保衔接工作 | 第52-53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9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