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生物界铝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植物界的铝 | 第10-11页 |
·动物界的铝 | 第11页 |
·微生物界的铝 | 第11页 |
·人体铝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人体铝的含量与分布 | 第12页 |
·人体铝的吸收与代谢 | 第12页 |
·人体铝的生物活性 | 第12页 |
·人体铝的毒性与毒理 | 第12-14页 |
·食品中铝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食品中铝的来源 | 第14页 |
·食品中铝的含量与分布 | 第14页 |
·食品中铝的危害现状 | 第14-15页 |
·食品中总铝的定量方法 | 第15-17页 |
·食品预处理工艺中的消解方法 | 第15页 |
·微量及痕量铝的测定 | 第15-17页 |
·铝形态分析的研究 | 第17-18页 |
·离子交换色谱法(IEC) | 第17页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 | 第17页 |
·荧光分光光度法 | 第17-18页 |
·机体铝负荷指标和铝螯合剂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结束语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绪论 | 第20-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食品中总铝含量测定方法的优选、优化 | 第22-38页 |
·铬天青S比色法 | 第22-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3-24页 |
·波长响应曲线 | 第24-25页 |
·时间响应曲线 | 第25页 |
·pH值响应曲线 | 第25-26页 |
·显色剂量响应曲线 | 第26-27页 |
·温度响应曲线 | 第27页 |
·消解体系的改进 | 第27-28页 |
·方法的线性范围 | 第28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28页 |
·加标回收实验 | 第28-29页 |
·共存离子的干扰与消除 | 第29-32页 |
·铝试剂法 | 第32-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3页 |
·显色剂量的控制 | 第33-34页 |
·方法的线性范围 | 第34-35页 |
·加标回收实验 | 第35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35页 |
·铬天青S法对比实验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重庆市售食品总铝含量测定 | 第38-48页 |
·样品采集 | 第38-39页 |
·样品总铝含量的测定和结果分析 | 第39-47页 |
·测定方法 | 第39页 |
·评价标准 | 第39页 |
·结果分析 | 第39-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样品铝的形态分析 | 第48-52页 |
·分析方法 | 第48页 |
·测定步骤 | 第48页 |
·EBBR法-无机单核铝的定量 | 第48页 |
·8-HQ法-总铝的定量 | 第48页 |
·样品铝形态分析 | 第48-52页 |
第六章 小结与建议 | 第52-56页 |
·铝摄入量的分析 | 第52页 |
·铝流行病 | 第52-53页 |
·铝与透析性脑病(Dialysis enlephalopathy,DE) | 第53页 |
·铝与老年性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 | 第53页 |
·铝害的控制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