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旋转水斗内非定常流动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2-1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三维非定常流动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16-34页 | 
| ·数值模拟的基本结构 | 第16-19页 | 
| ·坐标系和坐标转换 | 第19-22页 | 
| ·转轮坐标系 | 第19-20页 | 
| ·水斗坐标系 | 第20页 | 
| ·坐标变换 | 第20-22页 | 
| ·水斗曲面三维非正交贴体网格数值生成 | 第22-27页 | 
| ·数值计算软件及主要算法 | 第22-25页 | 
| ·水斗曲面的四点投影插值算法 | 第25-26页 | 
| ·三维非正交贴体网格数值生成算例 | 第26-27页 | 
| ·三维自由曲面上网格点的自然基本矢量的计算 | 第27-33页 | 
| ·网格点在自然坐标系的表示 | 第28页 | 
| ·水斗内部网格点的自然基本矢量 | 第28-29页 | 
| ·水斗边缘网格点的自然基本矢量 | 第29-30页 | 
| ·特殊点的自然基本矢量的计算 | 第30-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射入当前水斗的三维非定常自由射流 | 第34-51页 | 
| ·三维自由射流在缩流位置的网格划分 | 第34-38页 | 
| ·在缩流位置处自由射流节点ID 的命名规则 | 第35-38页 | 
| ·基于自由射流节点ID 的网格ID 的命名规则 | 第38页 | 
| ·自由射流网格单元的流量dQ 的计算 | 第38-40页 | 
| ·三维自由射流在当前水斗上的落点P_(pre) | 第40-49页 | 
| ·水斗数据的坐标转换 | 第40页 | 
| ·在X=X_(st) 位置的自由射流网格 | 第40-41页 | 
| ·射流和分水刃的交点P_(pre)(jR,0)的计算 | 第41-42页 | 
| ·离交点P_(pre)(jR,0)距离最近的贴体网格点 | 第42-44页 | 
| ·校正自由射流射到水斗上的落点 | 第44-45页 | 
| ·沿切口的出口移动边界OMB | 第45-46页 | 
| ·落点P_(pre)(jR,k?)坐标的转换 | 第46页 | 
| ·三维自由射流在当前水斗上落点P_(pre) | 第46-49页 | 
| ·当前水斗的自由曲面上落点的相对速度W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相对轨迹在旋转水斗所切射流后缘面上的应用 | 第51-66页 | 
| ·动画解析法在非定常射流相对轨迹中的应用 | 第51-54页 | 
| ·三维非定常射流在空间的离散化 | 第52页 | 
| ·画面定格并拍摄记录 | 第52-53页 | 
| ·三维定格画面的动画效果 | 第53页 | 
| ·初始条件对动画解析法模拟真机精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 ·非定常射流相对分水刃尖端的一维相对轨迹 | 第54-55页 | 
| ·三维非定常射流相对当前水斗切口的相对轨迹 | 第55-57页 | 
| ·先行射流尾端与后续射流先端的分界 | 第57-59页 | 
| ·自由射流的非定常后缘面TES 追击当前水斗 | 第59-63页 | 
| ·计算相对轨迹 | 第59-60页 | 
| ·计算TES 追上当前水斗的时刻iF | 第60-63页 | 
| ·自由射流OMB 边界线的相对轨迹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