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技术方法论文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厌氧—缺氧—好氧系统中降解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课题来源与背景第13-14页
   ·邻苯二甲酸酯类理化性质及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第14-15页
     ·邻苯二甲酸酯类主要理化性质第14-15页
     ·邻苯二甲酸酯类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第15页
   ·AAO 处理工艺概述第15-17页
     ·AAO 工艺流程第15-16页
     ·AAO 工艺原理及特点第16-17页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第17-19页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概述第17-18页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8-19页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第19-21页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概述第19-20页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概况第20-21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研究目的第21-22页
     ·研究意义第22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系统启动及最佳工艺条件的选择第23-39页
   ·试验装置第23-24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4-25页
     ·试验材料第24页
     ·试验仪器第24-25页
     ·试验方法第25页
   ·污泥驯化及系统启动第25-27页
     ·污泥培养阶段系统常规指标去除情况第25-26页
     ·污泥培养阶段系统DBP 去除情况第26-27页
   ·AAO 系统中最佳工艺条件的选择第27-37页
     ·试验工艺参数的选择第27-28页
     ·试验研究步骤第28-29页
     ·HRT 对常规指标和DBP 去除的影响第29-33页
     ·SRT 对常规指标和DBP 去除的影响第33-37页
   ·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AAO 系统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降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9-47页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ASM 系列)概述第39-41页
     ·ASM 系列模型简介第39-40页
     ·ASM 系列模型使用范围第40-41页
   ·DBP 生物降解动力学模型的推导第41-42页
   ·DBP 降解动力学模型构建思路第42-43页
   ·DBP 生物降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3-45页
     ·DBP 厌氧降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3页
     ·DBP 缺氧降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3-44页
     ·DBP 好氧降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4页
     ·DBP 降解动力学模型参数计算第44-45页
   ·DBP 降解动力学模型的验证第45-46页
   ·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基于BP 网络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预测模型的分析与设计第47-62页
   ·BP 神经网络概述第47-52页
     ·感知器第47-48页
     ·BP 神经网络的结构第48-49页
     ·BP 神经网络的算法第49-50页
     ·BP 神经网络的实现工具第50-52页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DBP 预测模型的设计第52-60页
     ·样本数据的选取第52页
     ·样本数据的归一化处理第52页
     ·样本数据的预处理第52-55页
     ·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第55-56页
     ·训练参数的确定第56-60页
   ·BP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确立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预测模型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2-72页
   ·数据预处理第62-63页
   ·BP 神经网络结构第63-65页
   ·BP 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与测试第65-66页
     ·训练步骤第65-66页
     ·仿真预测模型的建立第66页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6-70页
   ·试验模型比较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结论和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株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表面钝化剂三乙烯四胺(TETA)抗生物氧化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常温条件下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酱油生产废水的中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