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6-PSS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引言第9页
   ·并联机器人理论研究现状第9-12页
   ·并联机器人应用研究现状第12-13页
   ·6-DOF 并联机器人研究现状第13-14页
   ·本课题的来源及意义第14-15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预备知识第16-26页
   ·引言第16页
   ·刚体的位置和姿态描述第16-18页
     ·位置描述第16-17页
     ·方向描述第17-18页
     ·位姿描述第18页
   ·坐标变换第18-20页
     ·平移坐标变换第18页
     ·旋转坐标变换第18-19页
     ·复合坐标变换第19页
     ·齐次坐标变换第19-20页
   ·用RPY 角表示运动姿态第20页
   ·雅克比矩阵第20-21页
   ·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第21-22页
   ·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第22-23页
     ·拉格朗日法原理第22-23页
     ·拉格朗日法建模步骤第23页
     ·动力学建模特点第23页
   ·数学软件MAPLE 语言第23-25页
     ·常见的数学软件第23-24页
     ·MAPLE 简介第24-25页
     ·MAPLE 特点第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6-PSS 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建立第26-31页
   ·引言第26页
   ·6-PSS 并联机器人简介第26-27页
   ·6-PSS 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建立第27-29页
   ·雅克比矩阵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6-PSS 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1-39页
   ·引言第31页
   ·6-PSS 并联机器人的动能求解设计流程第31-32页
   ·6-PSS 并联机器人的势动能求解第32-33页
   ·6-PSS 并联机器人广义坐标的选择第33-34页
   ·拉格朗日动力学模型第34-36页
   ·代入数据后的动力学模型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5章 结论第39-40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39页
   ·下一步工作与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附录第42-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网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下一篇:多点温度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