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虚拟校园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虚拟现实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三维GIS 概述 | 第18-19页 |
·三维GIS 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三维开发的平台软件 | 第22-23页 |
·TEpro 特性 | 第23-25页 |
·TE 家族产品 | 第23-25页 |
·TEproAPI | 第25-27页 |
·TEproAPI 概述 | 第25页 |
·TEpro 主要接口介绍 | 第25-27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7页 |
·组织结构与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章 三维模型的理论与算法 | 第30-57页 |
·三维模型的数据结构 | 第30页 |
·三维模型的数据获取和建模 | 第30-31页 |
·图形变换 | 第31-40页 |
·窗口视图变换 | 第32-33页 |
·几何变换 | 第33-35页 |
·投影的概念及其变换 | 第35-40页 |
·真实图形 | 第40-56页 |
·消隐技术 | 第40-42页 |
·裁剪 | 第42-44页 |
·光照模型 | 第44-48页 |
·阴影 | 第48-49页 |
·纹理及其映射技术 | 第49-53页 |
·实例化技术 | 第53页 |
·细节层次技术 | 第53-56页 |
·动态多分辨率纹理及影像模型 | 第56页 |
·基于数据分页的动态装载技术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虚拟场景构建 | 第57-72页 |
·三维场景建模概述 | 第57-62页 |
·常见建模方法比较 | 第57-58页 |
·三维场景建模原则 | 第58-59页 |
·主要技术 | 第59-61页 |
·软硬件环境 | 第61-62页 |
·数据准备 | 第62-63页 |
·场景构建 | 第63-69页 |
·获得建模数据 | 第63页 |
·处理地图数据 | 第63-66页 |
·实物建模 | 第66页 |
·建模工具的使用 | 第66-68页 |
·纹理映射 | 第68页 |
·动态喷泉的制作 | 第68-69页 |
·模型的组合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场景驱动漫游实现 | 第72-84页 |
·场景驱动 | 第72-74页 |
·场景驱动平台选择 | 第72-73页 |
·VP、LP 与AP 的概念区分 | 第73-74页 |
·VP 的初始化过程与多线程技术 | 第74-76页 |
·漫游功能 | 第76-82页 |
·碰撞检测、二维导航的任意漫游功能的实现 | 第76-79页 |
·自动漫游功能实现 | 第79-80页 |
·地物名称中文显示技术实现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三维场景GIS 功能的实现 | 第84-98页 |
·GIS 功能实现概述 | 第84-85页 |
·三维GIS 总体设计 | 第85-87页 |
·总体设计原则 | 第85-87页 |
·详细设计 | 第87-90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87-88页 |
·系统界面设计及原则 | 第88-89页 |
·系统界面设计的实现 | 第89-90页 |
·虚拟场景三维GIS 功能实现 | 第90-96页 |
·模型的导入与编辑 | 第90页 |
·三维GIS 功能的实现 | 第90-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99页 |
·结论 | 第98页 |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工作和论文发表情况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