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土地精明利用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0页
    1.1 选题背景第18-22页
        1.1.1 宏观背景第18-20页
        1.1.2 主要土地利用问题第20-21页
        1.1.3 精明增长理论借鉴第21-22页
        1.1.4 项目支撑第2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1.2.1 理论意义第22-23页
        1.2.2 实践意义第23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3-36页
        1.3.1 土地利用研究第23-34页
        1.3.2 精明增长研究第34-36页
        1.3.3 研究述评第36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6-40页
        1.4.1 数据来源第36-37页
        1.4.2 研究内容第37-38页
        1.4.3 主要研究方法第38页
        1.4.4 研究思路第38-40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40-47页
    2.1 精明增长理论第40-41页
    2.2 区位理论第41-43页
    2.3 土地利用系统理论第43-45页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45-47页
第三章 土地精明利用内涵与机理分析第47-60页
    3.1 土地利用内涵第47-48页
    3.2 精明增长内涵第48页
    3.3 土地精明利用内涵第48-54页
        3.3.1 土地精明利用的思想第48-50页
        3.3.2 土地精明利用内涵第50-52页
        3.3.3 与土地集约利用、可持续利用的概念辨析第52-54页
    3.4 精明利用对土地利用发展的目标诉求第54-55页
    3.5 土地精明利用的作用机理分析第55-60页
第四章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第60-74页
    4.1 研究区概况第60-65页
        4.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第60-61页
        4.1.2 自然概况第61-62页
        4.1.3 经济社会概况第62-63页
        4.1.4 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概况第63-65页
    4.2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与趋势分析第65-74页
        4.2.1 土地利用概况第66页
        4.2.2 土地利用空间分析第66-68页
        4.2.3 土地利用变化时序分析第68-70页
        4.2.4 土地利用趋势预测第70-74页
第五章 研究区土地精明利用评价第74-86页
    5.1 土地精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74-76页
        5.1.1 评价思路第74页
        5.1.2 评价方法选取第74-75页
        5.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75-76页
    5.2 数据量化与标准化第76-78页
    5.3 矩阵与特征向量计算第78-80页
    5.4 主成分综合评价第80-84页
        5.4.1 综合评价第80-81页
        5.4.2 土地精明利用等级划分第81-84页
    5.5 结果与讨论第84-86页
        5.5.1 结果分析第84-85页
        5.5.2 讨论第85-86页
第六章 土地精明利用结构优化第86-107页
    6.1 土地精明利用数量结构优化第86-88页
        6.1.1 灰色多目标线性优化模型的建立第86-87页
        6.1.2 备选方案择优模型的构建第87-88页
    6.2 土地精明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第88-95页
        6.2.1 土地适宜性评价第88-90页
        6.2.2 空间优化单元的划分第90-91页
        6.2.3 参评因素选取第91页
        6.2.4 参评因素质量分值量化第91-92页
        6.2.5 参评因素综合分值计算与需要优化的土地单元确定第92页
        6.2.6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模型第92-95页
    6.3 研究区土地精明利用结构优化第95-107页
        6.3.1 研究区数量结构优化第95-104页
        6.3.2 研究区空间结构优化第104-107页
第七章 结构优化的进一步考察第107-152页
    7.1 典型研究区的选取第107页
    7.2 马鞍山市土地精明利用优化实证第107-132页
        7.2.1 马鞍山市土地利用现状第107-111页
        7.2.2 马鞍山市土地精明利用数量结构模型应用第111-121页
        7.2.3 马鞍山市土地精明利用空间结构模型应用第121-132页
    7.3 滁州市土地精明利用优化实证第132-152页
        7.3.1 滁州市土地精明利用数量结构模型应用第132-142页
        7.3.2 滁州市土地精明利用空间结构模型应用第142-152页
第八章 土地精明利用的策略分析第152-159页
    8.1 完善用地体制以促进区域土地精明利用第152-154页
        8.1.1 建立资源综合管理体制以实施土地精明利用第152-153页
        8.1.2 结合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以实现精明用地管理第153页
        8.1.3 强化有关规划功能以限制用地的无序外延扩展第153-154页
    8.2 内涵挖潜以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益第154-157页
        8.2.1 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资源第155页
        8.2.2 多维利用建设用地空间第155-156页
        8.2.3 积极推进城乡土地整理第156-157页
    8.3 重点管控工业用地以防其无序增长第157-159页
        8.3.1 健全工业用地准入机制第157页
        8.3.2 强化工业用地跟踪监管第157-159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59-163页
    9.1 结论第159-161页
    9.2 创新点第161页
    9.3 展望第161-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73-174页
致谢第174-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主权财富基金公司治理结构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数据中心网络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