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水资源现状 | 第11页 |
1.2 生活污水的再生回用 | 第11-14页 |
1.2.1 生活污水回用的技术 | 第11-12页 |
1.2.2 生活污水回用的标准 | 第12-14页 |
1.3 膜生物反应器概述 | 第14-19页 |
1.3.1 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 | 第14-15页 |
1.3.2 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 | 第15-16页 |
1.3.3 膜生物反应器的改进 | 第16-17页 |
1.3.4 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 | 第17-19页 |
1.4 膜组件概述 | 第19-22页 |
1.4.1 膜的结构及特点 | 第19-20页 |
1.4.2 膜的研究及发展 | 第20-21页 |
1.4.3 膜的污染及清洗 | 第21-22页 |
1.5 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1.5.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页 |
1.5.2 研究的内容与路线 | 第22-25页 |
第二章 试验装置、材料及方法 | 第25-35页 |
2.1 试验装置 | 第25-27页 |
2.1.1 试验的工艺流程 | 第25-26页 |
2.1.2 试验的装置系统 | 第26-27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7-31页 |
2.2.1 原水水质及接种污泥 | 第27页 |
2.2.2 试验所用膜组件 | 第27-31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31-35页 |
2.3.1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2.3.2 试验所需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2.3.3 指标测定所用药品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试验运行情况及数据分析 | 第35-51页 |
3.1 COD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35-39页 |
3.1.1 试验稳定运行时COD的去除效果 | 第35-38页 |
3.1.2 投加PAC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 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39-45页 |
3.2.1 试验稳定运行时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40-42页 |
3.2.2 投加PAC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2页 |
3.2.3 试验稳定运行时总氮的去除效果 | 第42-44页 |
3.2.4 投加PAC对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 总磷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45-47页 |
3.3.1 试验稳定运行时总磷的去除效果 | 第47页 |
3.3.2 投加PAC对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7页 |
3.4 A/O-MBR工艺的系统出水与水质标准对照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第四章 试验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51-59页 |
4.1 水力停留时间对去除效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 溶解氧对去除效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 回流比对去除效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 温度对去除效能的影响 | 第54-56页 |
4.5 污泥浓度对去除效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膜污染与膜清洗 | 第59-73页 |
5.1 陶瓷平板膜污染的机理 | 第59-60页 |
5.2 陶瓷平板膜污染的防控 | 第60-63页 |
5.3 陶瓷平板膜的清洗与再生 | 第63-72页 |
5.3.1 膜清洗的方法 | 第63-65页 |
5.3.2 膜清洗再生试验 | 第65-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建议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