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干预寻求态度、学校支持对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1 引言第9-11页
2 文献回顾第11-20页
    2.1 概念界定第11-14页
        2.1.1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第11-12页
        2.1.2 干预寻求态度第12-13页
        2.1.3 学校支持第13-14页
    2.2 研究进展第14-19页
        2.2.1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进展第14-16页
        2.2.2 干预寻求态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2.2.3 学校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2.3 小结第19-20页
3 问题提出第20-25页
    3.1 前人研究的不足第20页
    3.2 研究设计第20-24页
        3.2.1 研究目的第20页
        3.2.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3.2.3 研究假设第21页
        3.2.4 研究方法第21-22页
        3.2.5 研究流程第22-24页
    3.3 研究意义第24-25页
        3.3.1 理论意义第24页
        3.3.2 实践意义第24-25页
4 干预寻求态度问卷修订第25-29页
    4.1 目的第25页
    4.2 方法第25页
    4.3 结果第25-28页
        4.3.1 项目分析第25-26页
        4.3.2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26-27页
        4.3.3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27-28页
    4.4 结论第28-29页
5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特点第29-38页
    5.1 目的第29页
    5.2 方法第29-30页
        5.2.1 研究对象第29页
        5.2.2 研究工具第29-30页
        5.2.3 数据处理第30页
    5.3 结果第30-35页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30-31页
        5.3.2 多因素方差分析第31-35页
    5.4 讨论第35-37页
        5.4.1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分析第35-36页
        5.4.2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第36页
        5.4.3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在是否寄宿上的差异分析第36页
        5.4.4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在父母婚姻状况上的差异分析第36-37页
        5.4.5 是否寄宿与父母婚姻状况的简单效应分析第37页
    5.5 结论第37-38页
6 干预寻求态度、学校支持与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第38-45页
    6.1 目的第38页
    6.2 方法第38页
        6.2.1 研究对象第38页
        6.2.2 研究工具第38页
        6.2.3 数据处理第38页
    6.3 结果第38-42页
        6.3.1 流动青少年干预寻求态度、学校支持的现状特点第38页
        6.3.2 干预寻求态度、学校支持与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第38-39页
        6.3.3 干预寻求态度与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第39-40页
        6.3.4 学校支持与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第40-41页
        6.3.5 干预寻求态度在学校支持与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第41-42页
    6.4 讨论第42-44页
    6.5 结论第44-45页
7 学校支持影响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第45-49页
    7.1 实验目的第45页
    7.2 实验过程第45-47页
        7.2.1 被试第45页
        7.2.2 测量工具第45页
        7.2.3 理论及依据第45-46页
        7.2.4 实验内容第46-47页
    7.3 实验结果第47-48页
        7.3.1 流动青少年学校支持的前、后测差异分析第47页
        7.3.2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前、后测差异分析第47-48页
    7.4 结论第48-49页
8 总的讨论与结论第49-52页
    8.1 总的讨论第49-50页
        8.1.1 关于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特点第49页
        8.1.2 关于干预寻求态度、学校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第49-50页
        8.1.3 关于学校支持影响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第50页
    8.2 创新与不足第50-51页
    8.3 总的结论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附录第58-59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8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项目目录第58页
    C. 调查问卷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交联改性的聚乙烯醇膜及壳聚糖膜用于乙醇的渗透汽化脱水
下一篇:多模态控制2.5kW LLC数字电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