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富里酸对高铁酸盐去除水中AI(Ⅲ)、Cd(Ⅱ)、Pb(Ⅱ)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富里酸的来源及结构特点第11-12页
        1.1.2 富里酸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第12页
        1.1.3 水环境中金属离子对水质及人体的影响第12-13页
    1.2 富里酸和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及对富里酸和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第13-14页
        1.2.1 富里酸和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第13页
        1.2.2 富里酸和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第13-14页
    1.3 高铁酸盐的性质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4-16页
        1.3.1 高铁酸盐的基本性质及制备方法第14-15页
        1.3.2 高铁酸盐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5-16页
    1.4 课题研究意义第16页
    1.5 课题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实验仪器、材料及方法第18-27页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18-19页
        2.1.1 实验所用仪器第18页
        2.1.2 实验试剂第18-19页
    2.2 高铁酸钾晶体制备及检测方法第19-21页
        2.2.1 高铁酸钠溶液的制备及浓度测定第19-20页
        2.2.2 高铁酸钾晶体的制备及纯度检测第20-21页
    2.3 富里酸母液的配制及浓度测量第21页
    2.4 富里酸官能团滴定方法第21-23页
        2.4.1 滴定需用试剂第21-22页
        2.4.2 酸度测定步骤第22-23页
    2.5 金属离子母液的配制第23-24页
        2.5.1 铝离子母液配制第23页
        2.5.2 镉离子母液配制第23-24页
        2.5.3 铅离子母液配制第24页
    2.6 金属离子-富里酸配合测定第24页
    2.7 富里酸对高铁酸盐处理金属离子的影响测定第24页
        2.7.1 高铁酸盐处理金属离子的测定第24页
        2.7.2 富里酸存在下高铁酸盐去除金属离子的测定第24页
    2.8 富里酸对金属离子去除影响的分析实验及测定方法第24-25页
    2.9 金属离子测定方法第25页
        2.9.1 铝离子的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第25页
        2.9.2 镉离子、铅离子浓度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第25页
    2.10 TOC浓度的测定第25-27页
        2.10.1 测量方法第26页
        2.10.2 TOC液体样品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6-27页
第3章 富里酸的存在对高铁酸盐去除铝离子的影响研究第27-37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富里酸的表征第27-30页
        3.2.1 富里酸紫外光谱第27-28页
        3.2.2 富里酸红外光谱第28-29页
        3.2.3 富里酸官能团滴定第29-30页
    3.3 富里酸-铝离子配合情况研究第30-32页
    3.4 高铁酸盐对纯水中铝离子的去除效能第32-33页
    3.5 富里酸对高铁酸盐去除铝离子的影响第33-34页
    3.6 富里酸浓度变化分析第34-35页
    3.7 高铁酸盐氧化后水溶液中富里酸-铝离子的配合物含量变化分析第35-36页
    3.8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富里酸的存在对高铁酸盐去除镉离子、铅离子的影响研究第37-44页
    4.1 引言第37页
    4.2 富里酸-镉离子、富里酸-铅离子配合情况研究第37-39页
    4.3 高铁酸盐对纯水中镉离子、铅离子的去除效能第39-40页
    4.4 富里酸对高铁酸盐去除镉离子、铅离子的影响第40-41页
    4.5 富里酸浓度变化分析第41-42页
    4.6 高铁酸盐氧化后水中富里酸-镉离子、富里酸-铅离子的配合物含量变化分析第42-43页
    4.7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富里酸影响金属离子去除的原因分析第44-52页
    5.1 引言第44页
    5.2 富里酸存在下絮凝作用对铝离子、镉离子、铅离子的去除规律第44-48页
        5.2.1 富里酸存在下絮凝作用对铝离子的去除规律第44-46页
        5.2.2 富里酸存在下絮凝作用对镉离子、铅离子的去除规律第46-48页
    5.3 不同高铁酸盐投加量对富里酸产生的影响第48-50页
        5.3.1 富里酸氧化前后官能团滴定第48页
        5.3.2 不同氧化程度的富里酸红外光谱第48-49页
        5.3.3 不同氧化程度的富里酸分子量分布变化第49-50页
    5.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结论第52-53页
创新点第53页
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60-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艺及生物强化东南景天提取土壤镉铅效应与技术模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PBM的炭黑生成模型及煤粉燃烧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