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6-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43页 |
2.1 高铝FeCrAl不锈钢应用及生产现状 | 第18-21页 |
2.1.1 汽车尾气净化器载体材料 | 第18-19页 |
2.1.2 高铝FeCrAl不锈钢在载体材料中的应用 | 第19页 |
2.1.3 高铝FeCrAl不锈钢载体材料生产现状 | 第19-21页 |
2.2 高铝FeCrAl不锈钢凝固特性研究现状 | 第21-31页 |
2.2.1 液相线和固相线温度 | 第21-23页 |
2.2.2 凝固路径和相图 | 第23-26页 |
2.2.3 溶质偏析 | 第26-28页 |
2.2.4 冷却制度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 第28-29页 |
2.2.5 微合金化 | 第29-31页 |
2.3 定向凝固晶体生长理论研究现状 | 第31-36页 |
2.3.1 平界面失衡条件 | 第32-33页 |
2.3.2 胞晶和一次枝晶间距 | 第33-35页 |
2.3.3 胞晶和枝晶的转变 | 第35-36页 |
2.4 高温热塑性 | 第36-40页 |
2.4.1 高温脆性区间 | 第37-38页 |
2.4.2 动态再结晶 | 第38-40页 |
2.5 本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 | 第40-43页 |
2.5.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40-41页 |
2.5.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41-43页 |
3 高铝FeCrAl不锈钢凝固过程晶体生长研究 | 第43-63页 |
3.1 材料制备 | 第43-44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44-46页 |
3.3 晶体生长特点 | 第46-53页 |
3.3.1 晶体生长方式 | 第46-50页 |
3.3.2 晶体间距分布特征 | 第50-53页 |
3.4 晶体生长机理分析 | 第53-61页 |
3.4.1 成分体系简化 | 第53-54页 |
3.4.2 平界面失稳及初始过渡区长度判断 | 第54-56页 |
3.4.3 晶体间距变化机理 | 第56-59页 |
3.4.4 胞晶与枝晶转变 | 第59-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4 高铝FeCrAl不锈钢凝固组织及夹杂物研究 | 第63-77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63-64页 |
4.2 凝固组织特征分析 | 第64-68页 |
4.2.1 凝固组织基本特征 | 第64-65页 |
4.2.2 凝固组织粗大晶粒成因分析 | 第65-68页 |
4.3 夹杂物特征及形成分析 | 第68-76页 |
4.3.1 主要夹杂物特征 | 第68-69页 |
4.3.2 Al_2O_3形成分析 | 第69-71页 |
4.3.3 AlN形成分析 | 第71-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5 高铝FeCrAl不锈钢高温力学特性及变形行为研究 | 第77-103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77-79页 |
5.2 高温力学特性研究 | 第79-86页 |
5.2.1 高温强度特征 | 第79-81页 |
5.2.2 高温热塑性变化规律及机理分析 | 第81-86页 |
5.3 高温热变形行为研究 | 第86-101页 |
5.3.1 高温压缩热变形本构方程构建 | 第87-93页 |
5.3.2 动态软化行为及机理分析 | 第93-98页 |
5.3.3 压缩组织晶粒取向及织构分析 | 第98-10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6 高铝FeCrAl不锈钢凝固组织调控研究 | 第103-121页 |
6.1 研究方法 | 第103-106页 |
6.2 La对凝固组织调控的机理分析 | 第106-112页 |
6.2.1 晶界钉扎作用 | 第106-107页 |
6.2.2 异质形核作用 | 第107-109页 |
6.2.3 含La夹杂形成分析 | 第109-112页 |
6.3 凝固组织调控对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6.4 La合金化方式改进——Al-La合金线生产工艺开发 | 第113-119页 |
6.4.1 凝固组织特征 | 第113-115页 |
6.4.2 力学特征 | 第115-11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7 结论和创新点 | 第121-124页 |
7.1 结论 | 第121-122页 |
7.2 创新点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6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36-14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