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锂硫电池硫/碳复合正极材料的改性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8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锂硫电池简介第13-18页
        1.2.1 单质硫的存在形态第13-14页
        1.2.2 锂硫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4-16页
        1.2.3 锂硫电池面临的问题第16-18页
    1.3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8-32页
        1.3.1 单质硫/碳复合材料第18-25页
        1.3.2 单质硫/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第25-27页
        1.3.3 单质硫/金属化合物复合材料第27-30页
        1.3.4 硫化锂正极材料第30-32页
    1.4 锂硫电池电解质和金属锂负极研究进展第32-36页
        1.4.1 锂硫电池电解质第32-34页
        1.4.2 金属锂负极改性第34-36页
    1.5 本文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6-38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方法第38-46页
    2.1 仪器设备与化学试剂第38-40页
        2.1.1 仪器设备第38-39页
        2.1.2 化学试剂第39-40页
    2.2 材料结构和形貌表征第40-42页
        2.2.1 X射线衍射分析第40页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40页
        2.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40-41页
        2.2.4 拉曼光谱分析第41页
        2.2.5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第41页
        2.2.6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第41-42页
        2.2.7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第42页
        2.2.8 热重分析第42页
    2.3 极片制备及电池组装第42-43页
        2.3.1 极片制备第42-43页
        2.3.2 电池组装第43页
    2.4 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3-46页
        2.4.1 循环伏安测试第43页
        2.4.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43-44页
        2.4.3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第44-46页
第三章 碳纤维-碳黑/硫桥连结构复合正极材料第46-56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桥连结构S@CB/VGCF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7页
    3.3 桥连结构S@CB/VGCF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分析第47-50页
    3.4 桥连结构S@CB/VGCF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0-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6页
第四章 聚多巴胺-碳黑/硫核壳结构复合正极材料第56-68页
    4.1 引言第56-57页
    4.2 核壳结构S/C@pDA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7-58页
    4.3 核壳结构S/C@pDA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分析第58-62页
    4.4 核壳结构S/C@pDA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62-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四氧化三钴-碳黑/硫自组装微球结构复合正极材料第68-80页
    5.1 引言第68-69页
    5.2 微球结构CB/Co_3O_4/S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9-70页
    5.3 微球结构CB/Co_3O_4/S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分析第70-76页
    5.4 微球结构CB/Co_3O_4/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76-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牛骨碳-二硫化钴/硫等级多孔结构复合正极材料第80-94页
    6.1 引言第80-81页
    6.2 等级多孔结构CHPC/CoS_2/S复合材料的制备第81-82页
    6.3 等级多孔结构CHPC/CoS_2/S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分析第82-88页
    6.4 等级多孔结构CHPC/CoS_2/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88-91页
    6.5 本章小结第91-94页
第七章 竹签碳-镍/硫多孔纤维结构复合正极材料第94-108页
    7.1 引言第94-95页
    7.2 多孔纤维结构PGCF/Ni/S复合材料的制备第95-96页
    7.3 多孔纤维结构PGCF/Ni/S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分析第96-103页
    7.4 多孔纤维结构PGCF/Ni/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103-107页
    7.5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2页
    8.1 本文结论第108-110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10页
    8.3 工作展望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8页
致谢第128-130页
个人简历第130-13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酸铒镶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聚合物纤维织物的Ag/TiO2纳米材料整理及其多功能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