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外高光谱数据反演大气参数廓线的方法和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1.2.1 红外探测仪器的发展 | 第12-17页 |
1.2.2 高光谱遥感大气参数研究发展 | 第17-18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第2章 红外遥感基本原理 | 第21-45页 |
2.1 大气成分和分子吸收 | 第21-29页 |
2.1.1 大气成分及分布 | 第21-24页 |
2.1.2 大气分子吸收 | 第24-27页 |
2.1.3 大气红外吸收带 | 第27-29页 |
2.2 辐射传输基本原理 | 第29-38页 |
2.2.1 大气辐射收支概略图 | 第29-31页 |
2.2.2 辐射传输方程的一般形式 | 第31-33页 |
2.2.3 晴空大气红外辐射传输及其线性化计算 | 第33-34页 |
2.2.4 有云时大气红外辐射传输 | 第34-37页 |
2.2.5 红外遥感原理及可遥感物理量 | 第37-38页 |
2.3 反演方法 | 第38-45页 |
2.3.1 统计方法 | 第38-39页 |
2.3.2 神经网络方法 | 第39-40页 |
2.3.3 物理方法 | 第40-45页 |
第3章 高分辨率大气辐射传输正演计算研究 | 第45-71页 |
3.1 辐射传输模型 | 第45-50页 |
3.1.1 LBLRTM | 第45-49页 |
3.1.2 MODTRAN | 第49页 |
3.1.3 CART | 第49-50页 |
3.2 大气吸收谱线参数HITRAN | 第50-51页 |
3.3 模拟不同条件下的大气背景辐射 | 第51-62页 |
3.3.1 地基AERI观测的大气下行辐射 | 第52-54页 |
3.3.2 机载HIS观测的大气上行辐射 | 第54-58页 |
3.3.3 星载AIRS观测的大气上行辐射 | 第58-62页 |
3.3.4 小结 | 第62页 |
3.4 验证LBLRTM雅克比计算精度 | 第62-66页 |
3.4.1 方法介绍 | 第62-63页 |
3.4.2 雅克比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3-66页 |
3.5 云红外辐射特性的模拟计算 | 第66-70页 |
3.5.1 无云背景辐射 | 第66-67页 |
3.5.2 有云背景辐射 | 第67-70页 |
3.6 小结 | 第70-71页 |
第4章 信息量分析和通道选择 | 第71-91页 |
4.1 通道敏感性分析 | 第71-73页 |
4.2 信息量分析 | 第73-84页 |
4.2.1 大气红外光谱探测精度的理论基础 | 第73-74页 |
4.2.2 最小可探测精度 | 第74-81页 |
4.2.3 信息量和垂直分辨率 | 第81-84页 |
4.3 通道选择 | 第84-90页 |
4.3.1 通道选择理论 | 第84-85页 |
4.3.2 方法实现 | 第85-87页 |
4.3.3 结果分析 | 第87-90页 |
4.4 小结 | 第90-91页 |
第5章 基于HIS资料反演晴空下大气参数 | 第91-111页 |
5.1 仪器简介 | 第91-93页 |
5.2 海表温度反演 | 第93-97页 |
5.2.1 数据预处理 | 第93-96页 |
5.2.2 反演结果 | 第96-97页 |
5.3 温度廓线反演 | 第97-108页 |
5.3.1 EOF分解 | 第97-98页 |
5.3.2 反演原理 | 第98-102页 |
5.3.3 反演结果 | 第102-107页 |
5.3.4 通道个数对反演影响 | 第107-108页 |
5.4 水汽总量反演 | 第108-110页 |
5.4.1 基本原理 | 第108-109页 |
5.4.2 反演结果 | 第109-110页 |
5.5 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11-113页 |
6.1 总结 | 第111-112页 |
6.2 展望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