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荧光组装体和室温磷光材料的设计与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论文中术语、缩略语一览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50页
    1.1 荧光基本原理第13-29页
        1.1.1 引言第13-14页
        1.1.2 光物理基础第14-18页
            1.1.2.1 单线态和三线态第14-16页
            1.1.2.2 光谱选律第16页
            1.1.2.3 弗兰克-康登(Franck-Condon)原理第16-17页
            1.1.2.4 Kasha规则第17-18页
        1.1.3 荧光发射谱的特征第18-20页
            1.1.3.1 斯托克斯位移第18页
            1.1.3.2 荧光寿命与量子产率第18-19页
            1.1.3.3 荧光淬灭第19页
            1.1.3.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第19-20页
        1.1.4 电荷转移第20-22页
            1.1.4.1 供体和受体间的络合平衡第20页
            1.1.4.2 电荷转移带的特征第20-21页
            1.1.4.3 无机电荷转移复合物第21页
            1.1.4.4 小结第21-22页
        1.1.5 聚集诱导发光第22-29页
            1.1.5.1 机理研究第22-24页
            1.1.5.2 常见的AIE体系第24-26页
            1.1.5.3 AIE材料的应用第26-29页
    1.2 超分子自组装第29-40页
        1.2.1 形成超分子聚合物的非共价键作用力第29-34页
            1.2.1.1 氢键第29-30页
            1.2.1.2 π-π堆积作用第30-32页
            1.2.1.3 疏水作用第32-33页
            1.2.1.4 金属配位键第33-34页
        1.2.2 超分子聚合机制第34-40页
            1.2.2.1 等构机制第35-36页
            1.2.2.2 环状-线形转换机制第36-37页
            1.2.2.3 协同机制第37-40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50页
第二章 基于AIE两亲型分子的比率型荧光检测第50-72页
    2.1 课题的引入第50-51页
    2.2 实验部分第51-59页
        2.2.1 原料第51页
        2.2.2 方法第51-52页
        2.2.3 目标分子的合成路线第52-59页
            2.2.3.1. 4'-羟基联苯-4-甲醛的合成第52-53页
            2.2.3.2. 3',5'-双三氟甲基联苯-4-乙腈的合成第53-54页
            2.2.3.3. 聚乙二醇-对甲苯磺酸酯的合成第54-55页
            2.2.3.4. 化合物4的合成第55-56页
            2.2.3.5. 化合物1的合成第56-57页
            2.2.3.6. 罗丹明B酰肼的合成第57-58页
            2.2.3.7. 化合物2的合成第58-5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9-67页
        2.3.1 分子1在不同溶液中聚集性质的探究第59-61页
        2.3.2 分子1组装体的形貌与尺寸第61-63页
        2.3.3 体系对汞离子的检测第63-67页
    2.4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第三章 荧光铂炔基体系的协同超分子聚合及光波导应用第72-110页
    3.1 课题的引入第72-73页
    3.2 实验部分第73-92页
        3.2.1 原料第73-74页
        3.2.2 方法第74页
        3.2.3 目标分子的合成路线第74-92页
            3.2.3.1 反-二碘双(三乙基膦)铂(Ⅱ)的合成第75页
            3.2.3.2 对羟基苯基乙炔的合成第75-76页
            3.2.3.3 对氨基苯基乙炔的合成第76-77页
            3.2.3.4 3,4,5-三(((S)-3,7-二甲基辛基)氧基)苯甲酸的合成第77-80页
            3.2.3.5 4-乙炔基苯基3,4,5-三(((S)-3,7-二甲基辛基)氧基)苯甲酰胺的合成第80-82页
            3.2.3.6 4-乙炔基苯基3,4,5-三(((S)-3,7-二甲基辛基)氧基)苯甲酸酯的合成第82-84页
            3.2.3.7 4,7-二乙炔基-2,1,3-苯并噻二唑的合成第84-85页
            3.2.3.8 化合物3的合成第85-87页
            3.2.3.9 化合物2的合成第87-89页
            3.2.3.10 化合物1的合成第89-9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92-104页
        3.3.1 分子层次的自组装行为研究第92-100页
            3.3.1.1 分子1和2光物理性质的研究第92-94页
            3.3.1.2 分子1和2圆二色光谱的研究第94-97页
            3.3.1.3 分子1核磁氢谱的表征第97-100页
        3.3.2 半经验PM6理论计算第100-101页
        3.3.3 宏观层次的自组装行为研究第101-103页
        3.3.4 超分子聚合物的光波导性质第103-104页
    3.4 结论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0页
第四章 氮萘酰亚胺红色室温磷光的设计与应用第110-127页
    4.1 课题的引入第110-111页
    4.2 实验部分第111-112页
        4.2.1 原料第111页
        4.2.2 方法第111页
        4.2.3 系列衍生物的合成第111-11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12-118页
        4.3.1 光物理性质的研究第112-115页
        4.3.2 第一性原理理论计算第115-116页
        4.3.3 红色室温磷光在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第116-118页
    4.4 结论第118-119页
    4.5 附录第119-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27-129页
致谢第129-13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生物在界面初始粘附的单细胞分析
下一篇:环境规制与上市公司资本投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重污染行业的经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