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综合能源系统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2.3 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求解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与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第2章 基于态势感知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 第19-37页 |
2.1 引言 | 第19-20页 |
2.2 基于态势感知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架构 | 第20-27页 |
2.2.1 态势要素觉察模块 | 第20-22页 |
2.2.2 态势理解模块 | 第22-25页 |
2.2.3 态势预测模块 | 第25-27页 |
2.3 基于态势感知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与求解方法 | 第27-31页 |
2.3.1 目标函数 | 第27-29页 |
2.3.2 模型约束条件 | 第29-30页 |
2.3.3 求解方法 | 第30-31页 |
2.4 算例分析 | 第31-36页 |
2.4.1 算例模型 | 第31-33页 |
2.4.2 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基于能源集线器的综合能源系统可调鲁棒日前调度方法 | 第37-52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基于能源集线器的综合能源系统架构 | 第38-41页 |
3.2.1 改进能源集线器模型 | 第38-39页 |
3.2.2 能量转化数学模型 | 第39-40页 |
3.2.3 储能设备数学模型 | 第40-41页 |
3.2.4 综合能源系统状态模型 | 第41页 |
3.3 基于能源集线器的综合能源系统可调鲁棒日前调度模型 | 第41-46页 |
3.3.1 系统变量模型 | 第41-43页 |
3.3.2 目标函数 | 第43页 |
3.3.3 约束条件 | 第43-44页 |
3.3.4 可调鲁棒日前调度模型 | 第44-46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46-51页 |
3.4.1 算例模型 | 第46-48页 |
3.4.2 优化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3.4.3 调度方案对比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综合能源预测与调度系统开发与应用 | 第52-64页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4.2 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 第53-55页 |
4.2.1 光伏出力预测 | 第53-54页 |
4.2.2 负荷需求预测 | 第54页 |
4.2.3 优化调度 | 第54-55页 |
4.3 系统开发与搭建 | 第55-58页 |
4.3.1 系统整体功能架构 | 第55页 |
4.3.2 系统软件架构 | 第55-56页 |
4.3.3 系统开发工具 | 第56-58页 |
4.4 系统功能实现 | 第58-63页 |
4.4.1 系统首页 | 第59-60页 |
4.4.2 预测功能界面 | 第60-62页 |
4.4.3 优化调度功能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64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