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基于电力大数据的并行数据挖掘系统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4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电力大数据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数据挖掘系统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第13-14页
第二章 并行数据挖掘系统的关键技术第14-29页
    2.1 Hadoop介绍第14-17页
    2.2 Spark介绍第17-19页
    2.3 并行数据挖掘相关概念第19-22页
    2.4 特征选择相关概念第22-26页
        2.4.1 特征选择方法的分类第22-23页
        2.4.2 特征选择的搜索策略第23-24页
        2.4.3 评价特征重要性的标准第24-26页
    2.5 典型聚类算法第26-28页
        2.5.1 基于划分的聚类第26-27页
        2.5.2 层次聚类第27页
        2.5.3 基于密度的聚类第27-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基于电力大数据的并行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第29-48页
    3.1 项目需求第29-30页
    3.2 整体设计第30-31页
    3.3 研究内容第31-32页
    3.4 现有基础第32-33页
    3.5 并行数据分析与挖掘服务统一模型的设计第33-37页
        3.5.1 算子的抽象第33-34页
        3.5.2 上下文的抽象第34-35页
        3.5.3 测试算子和上下文的抽象第35-36页
        3.5.4 框架公用部分第36-37页
        3.5.5 数据和元数据格式第37页
    3.6 并行数据预处理的设计第37-40页
    3.7 并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工作流格式的设计第40-42页
    3.8 并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可视化层的设计第42-47页
    3.9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基于联合互信息和聚类的特征选择方法第48-58页
    4.1 引言第48-49页
    4.2 相关工作第49-50页
    4.3 特征选择的信息度量第50-51页
    4.4 用于距离矩阵聚类的方法第51-53页
        4.4.1 K中心点第51-52页
        4.4.2 自底向上的层次聚类第52-53页
    4.5 聚类与特征选择第53-54页
    4.6 算法流程第54-55页
    4.7 实验比较第55-57页
        4.7.1 数据集第55页
        4.7.2 实验设置第55-56页
        4.7.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6-57页
    4.8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基于密度的混合层次聚类方法第58-69页
    5.1 引言第58-59页
    5.2 层次聚类方法的比较第59-60页
    5.3 密度与层次聚类第60-62页
        5.3.1 本方法中密度的定义第60-61页
        5.3.2 密度在本方法中的应用第61-62页
    5.4 算法流程第62-63页
    5.5 实验比较第63-68页
        5.5.1 实验设置第63-64页
        5.5.2 聚类结果的评估标准第64-66页
        5.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6-68页
    5.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致谢第75-76页
个人简历第76-7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BO1乙酰化酶复合体参与调控线粒体功能以及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国家空间”重构研究--以南京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