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岛沙坝式海滩排水管头设计及其对滩面形态影响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离岸堤与连岛沙坝的响应 | 第15-17页 |
1.2.2 离岸潜堤与连岛沙坝的响应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海岸环境及近岸排水管头概况 | 第24-38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4-34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4-25页 |
2.1.2 气候条件 | 第25-27页 |
2.1.3 水文条件 | 第27-32页 |
2.1.4 海岸地貌 | 第32-34页 |
2.2 海滩排水管涵工程概况 | 第34-37页 |
2.2.1 会展南路箱涵 | 第35页 |
2.2.2 会展南五路箱涵 | 第35-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不同类型排水管头对海滩地貌影响的对比分析 | 第38-55页 |
3.1 厦门岛沿海排水管形态特征 | 第38-42页 |
3.2 排水管头类型 | 第42-48页 |
3.2.1 长丁坝型 | 第42-44页 |
3.2.2 短丁坝型 | 第44-45页 |
3.2.3 宽丁坝型 | 第45-46页 |
3.2.4 连岛沙坝型 | 第46-47页 |
3.2.5 高丁坝型 | 第47-48页 |
3.3 海滩形态对不同类型排水管头的响应模式 | 第48-50页 |
3.4 连岛沙坝式海滩排水管头设计 | 第50-53页 |
3.4.1 设计思路 | 第50-52页 |
3.4.2 设计案例 | 第52-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连岛沙坝式排水管头修建后的沙滩变化 | 第55-73页 |
4.1 排水管头局部海滩剖面变化特征 | 第55-58页 |
4.1.1 监测剖面数据结果 | 第56-58页 |
4.2 排水管头局部海滩平面形态变化特征 | 第58-65页 |
4.2.1 管头附近滩肩外缘线演变特征 | 第59-61页 |
4.2.2 管头局部覆盖效果变化 | 第61-63页 |
4.2.3 管头局部泥沙覆盖量变化 | 第63-65页 |
4.3 管头局部海滩表层沉积物特征 | 第65-70页 |
4.4 管头局部海滩地貌变化分析 | 第70-71页 |
4.4.1 波浪影响 | 第70页 |
4.4.2 管头后地形总体演变 | 第70-71页 |
4.4.3 管头高程对后方泥沙淤积的影响 | 第71页 |
4.4.4 管口排水对潮间带沙滩沉积物粒径的影响 | 第71页 |
4.4.5 其他因素 | 第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厦门湾大区域模型分析 | 第73-85页 |
5.1 厦门湾潮流场数学模型及其验证分析 | 第73-80页 |
5.1.1 计算区域及边界条件 | 第73页 |
5.1.2 潮流场验证 | 第73-77页 |
5.1.3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77-80页 |
5.2 波浪场数学模型及其验证 | 第80-84页 |
5.2.1 计算区域及边界条件 | 第80-82页 |
5.2.2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82-8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不同潮位影响下的管头附近海滩稳定性分析 | 第85-97页 |
6.1 小区域波浪场建立 | 第85-86页 |
6.1.1 模型设置 | 第85-86页 |
6.1.2 边界条件 | 第86页 |
6.2 计算结果 | 第86-92页 |
6.2.1 A1潮位计算结果 | 第86-88页 |
6.2.2 A2潮位计算结果 | 第88-90页 |
6.2.3 A3潮位计算结果 | 第90-92页 |
6.3 不同潮位影响下的管头附近海滩演变分析 | 第92-96页 |
6.3.1 不同潮位条件下管头局部剖面特征 | 第92-94页 |
6.3.2 不同潮位条件下管头局部流场特征 | 第94-9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作者简历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