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3-17页 |
1.1.1 大气气溶胶的重要影响 | 第13-15页 |
1.1.2 大气气溶胶的来源和时空分布 | 第15-16页 |
1.1.3 大气污染颗粒物监测方法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发展趋势及现状 | 第17-22页 |
1.2.1 点污染颗粒物监测 | 第17-19页 |
1.2.2 面和区域污染颗粒物监测 | 第19-20页 |
1.2.3 大气细颗粒物遥感监测 | 第20-2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激光雷达大气颗粒物探测方法 | 第23-56页 |
2.1 激光雷达基本结构 | 第23-24页 |
2.2 大气激光雷达探测原理 | 第24-26页 |
2.3 大气激光雷达探测平台 | 第26-30页 |
2.3.1 地基激光雷达网 | 第27-28页 |
2.3.2 星载激光雷达 | 第28-29页 |
2.3.3 新体制激光雷达平台 | 第29-30页 |
2.4 地基激光雷达数据处理 | 第30-47页 |
2.4.1 数据校正 | 第31-34页 |
2.4.2 数据预处理 | 第34-36页 |
2.4.3 大气边界层高度反演 | 第36-37页 |
2.4.4 气溶胶消光廓线反演 | 第37-41页 |
2.4.5 地基激光雷达观测结果分析 | 第41-47页 |
2.5 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 | 第47-54页 |
2.5.1 星载激光雷达观测数据 | 第48-51页 |
2.5.2 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方法 | 第51-52页 |
2.5.3 星载激光雷达气溶胶消光廓线分析 | 第52-54页 |
2.6 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点污染源排放激光雷达监测研究 | 第56-67页 |
3.1 点污染源监测实验 | 第56-60页 |
3.1.1 地点及实验布设 | 第56-57页 |
3.1.2 点污染源的激光雷达定位 | 第57-58页 |
3.1.3 激光雷达点污染源监测方案 | 第58-60页 |
3.2 基于激光雷达的点污染源监测方法及检验 | 第60-66页 |
3.2.1 点污染源监测因子 | 第60-61页 |
3.2.2 激光雷达指数因子监测结果分析及验证 | 第61-66页 |
3.3 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面污染源空间分布激光雷达监测研究 | 第67-76页 |
4.1 面污染源监测实验 | 第67-70页 |
4.1.1 实验地点及周边环境 | 第68页 |
4.1.2 辅助数据来源 | 第68-69页 |
4.1.3 激光雷达数据 | 第69-70页 |
4.2 基于激光雷达扫描观测的面污染监测动态阈值方法 | 第70-71页 |
4.3 面污染源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71-75页 |
4.3.1 气溶胶消光系数 | 第71-73页 |
4.3.2 污染传输路径及污染范围 | 第73-75页 |
4.4 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区域颗粒物污染星载激光雷达监测研究 | 第76-95页 |
5.1 颗粒物卫星遥感进展 | 第76-77页 |
5.2 颗粒物卫星遥感垂直订正方法 | 第77-82页 |
5.2.1 垂直订正原理 | 第77-78页 |
5.2.2 等效标高方案 | 第78-79页 |
5.2.3 数值模型分析 | 第79-82页 |
5.3 近地面细颗粒物星载激光雷达遥感方案 | 第82-94页 |
5.3.1 实验区域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82-84页 |
5.3.2 主被动结合的卫星遥感方案 | 第84-85页 |
5.3.3 近地面细颗粒物卫星遥感结果 | 第85-94页 |
5.4 小结 | 第94-9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5-100页 |
6.1 总结 | 第95-96页 |
6.2 创新点 | 第96-97页 |
6.3 展望 | 第97-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