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VFTO仿真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2章 传输线VFTO仿真分析 | 第14-23页 |
2.1 VFTO的产生机理与仿真分析 | 第14-15页 |
2.2 仿真的物理模型 | 第15-17页 |
2.2.1 GIS物理结构 | 第15-16页 |
2.2.2 VFTO的仿真模型 | 第16页 |
2.2.3 电弧模型介绍 | 第16-17页 |
2.3 传输线理论 | 第17-19页 |
2.4 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的理论 | 第19-21页 |
2.5 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仿真分析GIS中模型参数对VFTO的影响 | 第23-46页 |
3.1 COMSOL与EMTP软件建模 | 第23-30页 |
3.1.1 COMSOL软件建模 | 第23-28页 |
3.1.2 EMTP软件建模 | 第28-30页 |
3.2 初始值的设定 | 第30-33页 |
3.3 均匀与非均匀分布的电荷对VFTO的影响 | 第33-36页 |
3.4 不同GIS模型参数的仿真研究 | 第36-44页 |
3.4.1 盆式绝缘子模型对VFTO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2 弧道半径参数对VFTO的影响 | 第37-41页 |
3.4.3 GIS外壳尺寸变化对VFTO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4 紧凑的GIS模型的VFTO | 第42-44页 |
3.5 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4.1 结论 | 第46-47页 |
4.2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