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酶工程论文

两种固定化酵母Ulp1蛋白酶的性质研究及其比较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1 蛋白质重组技术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第11页
    1.2 融合标签技术第11-12页
    1.3 酵母小泛素修饰蛋白(SUMO)及其蛋白酶Ulp1的研究进展第12-15页
        1.3.1 酵母小泛素修饰蛋白(SUMO)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2 Ulp1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4 酶的固定化第15-18页
        1.4.1 酶的固定化定义第15页
        1.4.2 传统的酶固定方法第15-16页
        1.4.3 其他特殊的酶固定方法第16-18页
2 引言第18-20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0-26页
    3.1 材料第20-21页
        3.1.1 菌株、质粒和基因第20页
        3.1.2 实验试剂第20页
        3.1.3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0-21页
        3.1.4 试剂及缓冲液配置浓度及方法第21页
    3.2 方法第21-26页
        3.2.1 融合蛋白Ulp1、底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1-22页
        3.2.2 不同融合蛋白的表达条件第22页
        3.2.3 再生无定形纤维素(RAC)的活化第22页
        3.2.4 两种固定化蛋白酶及融合蛋白底物的纯化第22-24页
        3.2.5 蛋白胞内表达分析第24页
        3.2.6 两种固定化Ulp1的活性、泄漏率及重复使用性分析第24-25页
        3.2.7 固定化Ulp1对原核细胞内蛋白酶的耐受性第25页
        3.2.8 对新鲜、使用后的包涵体进行构象评估第25-26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6-34页
    4.1 胞内表达不溶性Ulp1蛋白第26-27页
    4.2 不溶性Ulp1包涵体与底物的酶活反应第27-28页
    4.3 定向固定可溶性CBM-Ulp1蛋白第28页
    4.4 两种固定化Ulp1蛋白酶的裂解活性和稳定性第28-30页
    4.5 两种固定化Ulp1蛋白酶的泄漏率和可重复使用性第30-32页
    4.6 两种固定化Ulp1蛋白酶对胰蛋白酶的耐受性第32页
    4.7 新鲜制备、重复使用的GFIL8-Ulp1包涵体的构象评估第32-34页
5 讨论第34-37页
    5.1 Ulp1的固定化方法研究第34页
    5.2 固定化Ulp1的活性及稳定性研究第34-35页
    5.3 Ulp1活性包涵体构象变化检测第35-37页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8页
作者简介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系统稳定运行优化调控研究
下一篇:鱼骨炭的制备及其吸附铅离子和亚甲基蓝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