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9-15页 |
1.1 铦囊蘑属的研究历史 | 第9-11页 |
1.2 铦囊蘑属的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大型真菌生物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铦囊蘑属形态分类研究 | 第15-36页 |
2.1 材料 | 第15页 |
2.1.1 研究材料 | 第15页 |
2.1.2 设备与试剂 | 第1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2.1 标本采集与生境照片拍摄 | 第15-16页 |
2.2.2 宏观特征记录与研究 | 第16页 |
2.2.3 标本干制与分子材料制作 | 第16页 |
2.2.4 显微特征记录与研究 | 第16-17页 |
2.3 形态与结构 | 第17-18页 |
2.3.1 铦囊蘑属宏观特征及术语 | 第17-18页 |
2.3.2 铦囊蘑属微观特征及术语 | 第18页 |
2.4 铦囊蘑属形态分类 | 第18-36页 |
第三章 铦囊蘑属分子系统学研究 | 第36-81页 |
3.1 研究材料 | 第36-4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45-50页 |
3.2.1 基因提取 | 第45页 |
3.2.2 序列扩增、纯化及测序 | 第45-47页 |
3.2.3 克隆测序 | 第47-48页 |
3.2.4 矩阵构建 | 第48页 |
3.2.5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与物种识别 | 第48-50页 |
3.3 结果 | 第50-78页 |
3.3.1 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Mrbayes和ML) | 第59页 |
3.3.2 基于RPB2 序列的系统发育树(Mrbayes和ML) | 第59-78页 |
3.3.3 基于LSU、SSU、RPB1、EF-1α的贝叶斯和ML系统发育分析 | 第78页 |
3.3.4 基于多基因贝叶斯法系统发育分析 | 第78页 |
3.4 讨论 | 第78-79页 |
3.5 小结 | 第79-81页 |
第四章 铦囊蘑属的生物地理演化研究 | 第81-98页 |
4.1 研究材料 | 第81-87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87-93页 |
4.2.1 总DNA的提取 | 第87页 |
4.2.2 PCR扩增、检测和测序 | 第87页 |
4.2.3 DNA序列的拼接、质控与序列收集 | 第87页 |
4.2.4 序列的收集与比对 | 第87-88页 |
4.2.5 保守区选择 | 第88页 |
4.2.6 饱和度检验 | 第88页 |
4.2.7 矩阵的构建 | 第88-89页 |
4.2.8 化石标定点(calibration point)的选择 | 第89-90页 |
4.2.9 分化时间树的构建和祖先区域的重建 | 第90-91页 |
4.2.10 进化树优化与历史生物地理学分析 | 第91-93页 |
4.3 结果 | 第93-98页 |
4.3.1 分化时间推断 | 第93-96页 |
4.3.2 Melanoleucua属的演化历史及扩散路线推测 | 第96-98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附录 | 第107-116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和著作情况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