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黑色金属矿开采论文

厚矿体分层上向开采对巷道安全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充填开采诱发上覆岩体变形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巷道支护技术现状第12-1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两个采区多中段同期上向分层开采诱发采场应力场演化特点的数值模拟分析第14-43页
    2.1 矿区工程概况第14-16页
        2.1.1 矿区气象条件第14页
        2.1.2 矿区地质构造分布特点第14-16页
    2.2 数值分析模型设计第16-22页
        2.2.1 数值模拟软件简介第16-17页
        2.2.2 模拟研究范围第17-20页
        2.2.3 矿体的开采设计第20页
        2.2.4 数值分析模型的设计第20-22页
        2.2.5 应力分析测线点位置设计第22页
    2.3 两个采区多中段地下同期开采诱发围岩应力场演化规律第22-42页
        2.3.1 上下采区同期开采诱发上覆岩体垂直应力场演化特点第23-26页
        2.3.2 上下采区同期开采诱发上覆岩体水平应力场演化特点第26-31页
        2.3.3 巷道围岩应力随开采厚度演化特点与规律分析第31-38页
        2.3.4 上下采区同期开采诱发上覆岩体最大主应力场演化特点第38-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单一采区开采与两采区同期开采对比第43-107页
    3.1 上下采区单独开采诱发上覆岩体移动特点分析第43-80页
        3.1.1 上部采区单独开采诱发地层应力场的演化特点第43-61页
        3.1.2 下部采区单独开采诱发地层应力场的演化特点第61-80页
    3.2 从-900单采区上向开采诱发上覆岩体移动特点分析第80-105页
        3.2.1 单采区上向开采水平应力变化特点分析第80-93页
        3.2.2 单采区上向开采上覆岩体垂直应力演化特点分析第93-105页
    3.3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四章 巷道应力分析及加固措施设计第107-130页
    4.1 巷道数值模拟模型设计第107-116页
        4.1.1 各开采水平层巷道位置分布第107-108页
        4.1.2 巷道模型设计第108-110页
        4.1.3 巷道围岩应力变化第110-116页
    4.2 巷道加固方案设计及加固效果分析第116-129页
        4.2.1 巷道加固方案设计第116-118页
        4.2.2 加固后巷道围岩应力状态分析第118-125页
        4.2.3 巷道位置移动方案设计第125-128页
        4.2.4 加固效果对比第128-129页
    4.3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第五章 多层上向开采叠加性影响下矿体围岩稳定性评价第130-141页
    5.1 博弈论-云模型评价系统第130-133页
        5.1.1 建立最优传递矩阵第130-131页
        5.1.2 归一化处理第131页
        5.1.3 信息熵值计算第131页
        5.1.4 客观权重的确定第131-133页
    5.2 评价体系的建立第133-138页
        5.2.1 建立指标云图第134-137页
        5.2.2 马城矿1、3、5号矿评价第137-138页
    5.3 指标权值的计算第138-139页
        5.3.1 主观权重的去定第138-139页
        5.3.2 综合确定度的计算第139页
    5.4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41-144页
    6.1 主要结论第141-143页
    6.2 研究展望第143-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4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47-148页
致谢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RH3型系列动车组横向加速度报警研究
下一篇:某上游式膏体尾矿库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