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西部地区大樱桃落花落果特性及生理机制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1.1 大樱桃优质高产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1.2 大樱桃落果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3 拟解决的问题 | 第20页 |
1.4 本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电镜结构的观察 | 第21-2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2.1.1 花粉萌发率的测定 | 第21页 |
2.1.2 电镜结构的观察 | 第21-22页 |
2.1.3 数据统计 | 第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5页 |
2.2.1 花粉萌发率 | 第22-24页 |
2.2.2 花粉电镜结构 | 第24-25页 |
2.3 讨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大樱桃生理落果特性及果柄离区解剖结构 | 第27-3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3.1.1 落果规律的调查 | 第27-28页 |
3.1.2 果柄离区组织结构的观察 | 第28-29页 |
3.1.3 数据统计 | 第29-3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3.2.1 大樱桃生理落果规律 | 第30-31页 |
3.2.2 果柄离区组织结构的观察 | 第31-33页 |
3.3 讨论 | 第33-36页 |
3.3.1 大樱桃生理落果规律的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3.3.2 果柄离区组织切片观察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碳水化合物和内源激素对大樱桃落果的调控 | 第36-4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4.1.1 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4.1.2 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 第37-38页 |
4.1.3 数据统计 | 第38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4.2.1 碳水化合物在两类果实中的动态变化 | 第38-39页 |
4.2.2 内源激素在两类果实中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9-42页 |
4.3 讨论 | 第42-45页 |
4.3.1 碳水化合物对落果的调控 | 第42页 |
4.3.2 内源激素对落果的调控 | 第42-4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5-46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