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9页 | 
| 1.1 引言 | 第10页 | 
| 1.2 NIR-Ⅱ荧光成像造影剂 | 第10-23页 | 
| 1.2.1 无机NIR-Ⅱ荧光成像造影剂 | 第11-12页 | 
| 1.2.2 有机小分子NIR-Ⅱ荧光成像造影剂 | 第12-15页 | 
| 1.2.3 共轭聚合物NIR-Ⅱ荧光成像造影剂 | 第15-23页 | 
| 1.3 共轭聚合物在NIR-Ⅱ光热治疗中的应用 | 第23-27页 | 
| 1.4 结论与展望 | 第27页 | 
| 1.5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方酸聚合物的制备及在NIR-Ⅱa荧光成像和NIR-Ⅱ光热治疗中的应用 | 第29-55页 |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8页 | 
| 2.2.1 材料和试剂 | 第30页 | 
| 2.2.2 仪器和方法 | 第30-31页 | 
| 2.2.3 方酸聚合物PSQP和水溶性POEGMA-PPG-POEGMA聚合物的合成 | 第31-35页 | 
| 2.2.4 水溶性方酸聚合物纳米粒子PSQPNs的制备 | 第35页 | 
| 2.2.5 NIR-Ⅱ荧光成像的穿透深度实验 | 第35页 | 
| 2.2.6 PSQPNs的体外光热实验 | 第35页 | 
| 2.2.7 细胞实验 | 第35-37页 | 
| 2.2.8 荷瘤小鼠的NIR-Ⅱ荧光成像及光热治疗 | 第37-38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53页 | 
| 2.3.1 PSQP与 POEGMA-PPG-POEGMA的结构表征 | 第38页 | 
| 2.3.2 PSQPNs的粒径、形貌 | 第38-39页 | 
| 2.3.3 PSQPNs的光物理性质 | 第39-41页 | 
| 2.3.4 PSQPNs的稳定性 | 第41-43页 | 
| 2.3.5 PSQPNs的 NIR-Ⅱ成像表征 | 第43-45页 | 
| 2.3.6 PSQPNs的光热性质 | 第45-48页 | 
| 2.3.7 PSQPNs的体外细胞毒性 | 第48-51页 | 
| 2.3.8 PSQPNs用于荷瘤小鼠的NIR-Ⅱa荧光成像及光热治疗 | 第51-5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三章 BDT为供体的近红外二区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成像和治疗应用 | 第55-75页 | 
| 3.1 引言 | 第55-56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56-62页 | 
| 3.2.1 材料和试剂 | 第56页 | 
| 3.2.2 仪器和方法 | 第56-57页 | 
| 3.2.3 合成部分 | 第57-61页 | 
| 3.2.4 NIR-Ⅱ荧光成像的穿透深度实验 | 第61页 | 
| 3.2.5 活体NIR-Ⅱ荧光成像 | 第61页 | 
| 3.2.6 BDT-TTQ NPs的体外光热实验 | 第61-62页 | 
| 3.2.7 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及光毒性检测 | 第62页 | 
| 3.2.8 荷瘤小鼠的光热治疗 | 第62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3页 | 
| 3.3.1 三种聚合物的核磁表征 | 第62-63页 | 
| 3.3.2 纳米粒子的粒径、形貌表征 | 第63-64页 | 
| 3.3.3 三种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 第64-66页 | 
| 3.3.4 纳米粒子的NIR-Ⅱ荧光成像的穿透深度 | 第66-67页 | 
| 3.3.5 BDT-TTQ NPs在生理环境中的稳定性 | 第67-69页 | 
| 3.3.6 BDT-TTQ NPs的 NIR-Ⅱ荧光成像分辨率 | 第69-70页 | 
| 3.3.7 BDT-TTQ NPs的光热性质 | 第70页 | 
| 3.3.8 BDT-TTQ NPs的生物相容性及光毒性分析 | 第70-72页 | 
| 3.3.9 BDT-TTQ NPs用于荷瘤小鼠的NIR-Ⅱa荧光成像及光热治疗 | 第72-7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84-85页 |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85-86页 |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