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宏观税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概述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总体评价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分析框架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1.5.1 创新点 | 第18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宏观税负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 第19-24页 |
2.1 宏观税负的基本内涵 | 第19-20页 |
2.1.1 宏观税负的含义 | 第19页 |
2.1.2 衡量宏观税负的一般方法 | 第19-20页 |
2.2 确定合理宏观税负的原则 | 第20-21页 |
2.2.1 与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 | 第20页 |
2.2.2 与税收政策倾斜相适应 | 第20-21页 |
2.2.3 与税收征管深度相适应 | 第21页 |
2.3 宏观税负的一般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2.3.1 经济因素 | 第21-22页 |
2.3.2 政策因素 | 第22-23页 |
2.3.3 征管因素 | 第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淄博市宏观税负现状分析 | 第24-35页 |
3.1 淄博市宏观税负整体分析 | 第24-29页 |
3.1.1 淄博市经济发展概况 | 第24-25页 |
3.1.2 淄博市宏观税负水平的纵向分析 | 第25-26页 |
3.1.3 淄博市宏观税负水平的横向分析 | 第26-29页 |
3.2 淄博市宏观税负结构分析 | 第29-34页 |
3.2.1 淄博市宏观税负税种结构分析 | 第29-31页 |
3.2.2 淄博市宏观税负产业结构分析 | 第31-33页 |
3.2.3 淄博市宏观税负行业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影响淄博市宏观税负优化因素分析 | 第35-42页 |
4.1 经济因素 | 第35-37页 |
4.1.1 经济创税能力弱 | 第35页 |
4.1.2 产业发展不协调 | 第35-36页 |
4.1.3 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 第36-37页 |
4.2 政策因素 | 第37-38页 |
4.2.1 税制结构因素 | 第37-38页 |
4.2.2 减税政策因素 | 第38页 |
4.3 征管因素 | 第38-41页 |
4.3.1 管理存在漏洞 | 第38-39页 |
4.3.2 稽查职能不到位 | 第39-40页 |
4.3.3 信息化建设欠缺 | 第40页 |
4.3.4 人员结构不平衡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优化淄博市宏观税负的建议 | 第42-49页 |
5.1 优化整体宏观税负水平 | 第42-45页 |
5.1.1 保障组织收入,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 | 第42页 |
5.1.2 落实增收目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 第42-43页 |
5.1.3 培养纳税意识,深入推进社会综合治税 | 第43-44页 |
5.1.4 严格责任追究,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 第44页 |
5.1.5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专业素质 | 第44-45页 |
5.2 加快宏观税负结构优化 | 第45-48页 |
5.2.1 提升改造传统行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 第45-46页 |
5.2.2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 第46页 |
5.2.3 加大税收政策支持,促进高新技术企业 | 第46-47页 |
5.2.4 扶持民营和涉外经济,提升投资绩效 | 第47页 |
5.2.5 着力扶优扶强,培育重点税源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