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2.3 总体评价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处 | 第19-20页 |
1.4.1 创新点 | 第19页 |
1.4.2 不足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 第20-28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2.1.1 财政投资性支出 | 第20页 |
2.1.2 经济增长 | 第20-21页 |
2.2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模型 | 第21-25页 |
2.2.1 国民收入核算模型 | 第21页 |
2.2.2 经济增长阶段论 | 第21-23页 |
2.2.3 内生增长理论模型 | 第23-25页 |
2.3 财政投资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 第25-27页 |
2.3.1 直接影响 | 第25-26页 |
2.3.2 间接影响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总量的影响分析 | 第28-45页 |
3.1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政策变迁和总结 | 第28-31页 |
3.1.1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政策变迁 | 第28-31页 |
3.1.2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政策总结 | 第31页 |
3.2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状况 | 第31-36页 |
3.2.1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规模的状况 | 第31-33页 |
3.2.2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结构的状况 | 第33-36页 |
3.3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经济效率分析 | 第36-38页 |
3.3.1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经济增长效率持续下滑 | 第36-37页 |
3.3.2 财政投资性支出边际产出总体走低 | 第37页 |
3.3.3 财政投资边际就业人口低位徘徊 | 第37-38页 |
3.4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影响经济增长总量的实证检验—基于GMM | 第38-44页 |
3.4.1 数据选取与模型设定 | 第38-39页 |
3.4.2 变量与数据说明 | 第39-40页 |
3.4.3 数据检验 | 第40-41页 |
3.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1-43页 |
3.4.5 实证检验结论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45-57页 |
4.1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投资方向和特点 | 第45-48页 |
4.1.1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投资方向 | 第45-46页 |
4.1.2 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特点 | 第46-48页 |
4.2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结构的现状 | 第48-52页 |
4.2.1 财政投资性支出影响投资消费结构 | 第48-49页 |
4.2.2 财政投资性支出影响产业结构 | 第49-52页 |
4.3 我国财政投资性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结构的检验—基于主成分分析 | 第52-55页 |
4.3.1 经济增长结构指数的构建 | 第52-54页 |
4.3.2 计量模型及检验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57-60页 |
5.1 合理规划财政投资性支出,发挥民间资本优势 | 第57页 |
5.1.1 适当缩减财政投资性支出,刺激民间资本参与 | 第57页 |
5.1.2 财政投资性支出转向国外市场,缓解国内产能过剩 | 第57页 |
5.2 优化财政投资性支出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第57-59页 |
5.2.1 增加高端科技产业的财政投资性支出,增加有效供给 | 第58页 |
5.2.2 适当扩大社会性财政投资支出,完善公共服务 | 第58页 |
5.2.3 培育发展服务业,满足消费需求 | 第58-59页 |
5.3 完善财政投资机制,提高财政投资性支出效率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