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研究--以延安地区为例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26页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2页
        1.1.1 土地利用/覆盖第16-17页
        1.1.2 气候变化第17-18页
        1.1.3 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第18页
        1.1.4 时序植被指数监测植被动态第18-19页
        1.1.5 植被对气候因子的交互效应响应第19-20页
        1.1.6 植被对气候因子的时滞效应第20-21页
        1.1.7 黄土高原植被时空动态第21-22页
    1.2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第22-2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6-38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6-28页
        2.1.1 地理位置第26页
        2.1.2 地形地貌第26页
        2.1.3 气候特征第26-27页
        2.1.4 社会经济数据第27-28页
    2.2 研究内容第28-30页
        2.2.1 植被以及气候因子的时空动态趋势第28页
        2.2.2 植被对气候因子的时空响应第28-29页
        2.2.3 气候因子交互作用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第29页
        2.2.4 土地利用动态第29页
        2.2.5 植被对气候因子的时滞效应响应第29页
        2.2.6 植被对气候因子的时滞效应强度第29-30页
    2.3 技术路线第30-31页
    2.4 数据第31-34页
        2.4.1 EVI数据第31页
        2.4.2 气候因子数据第31-32页
        2.4.3 土地利用数据第32-34页
        2.4.4 数字高程数据第34页
    2.5 研究方法第34-38页
        2.5.1 EVI和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第34页
        2.5.2 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第34-35页
        2.5.3 带交互项的多元线性模型第35页
        2.5.4 简单斜率法和Johnson-Neyman法第35页
        2.5.5 CA-Markov模型第35-38页
第三章 植被覆盖时空动态第38-54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数据第38-39页
        3.2.1 数据来源第38-39页
        3.2.2 数据预处理第39页
    3.3 研究方法第39-40页
        3.3.1 EVI和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第39页
        3.3.2 E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第39-40页
    3.4 结果第40-49页
        3.4.1 植被和气候因子的时间变异第40-41页
        3.4.2 气候因子对植被生长的季节性影响第41-42页
        3.4.3 植被和气候因子相关性每月变异第42-44页
        3.4.4 植被的空间分布趋势第44-47页
        3.4.5 植被与气候因子相关性的空间分布第47-49页
    3.5 讨论第49-51页
    3.6 小结第51-54页
第四章 植被对气候因子交互作用的响应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分析第54-70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数据第54-55页
        4.2.1 数据来源第54-55页
        4.2.2 数据预处理第55页
    4.3 方法第55-57页
        4.3.1 带交互项的多元线性模型第55页
        4.3.2 简单斜率法和Johnson-Neyman法分析第55-56页
        4.3.3 CA-Markov模型第56-57页
    4.4 结果第57-65页
        4.4.1 气候因子对植被生长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第57-58页
        4.4.2 各季节气候因子与植被的预测交互效应第58-60页
        4.4.3 土地利用动态度第60-61页
        4.4.4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第61-64页
        4.4.5 CA-Markov模拟结果第64-65页
    4.5 讨论第65-67页
    4.6 小结第67-70页
第五章 气候因子对植被生长的时滞效应第70-92页
    5.1 引言第70页
    5.2 数据第70-71页
        5.2.1 数据来源第70-71页
        5.2.2 数据预处理第71页
    5.3 研究方法第71-73页
        5.3.1 植被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时滞效应第71-72页
        5.3.2 多重时滞组合模型第72页
        5.3.3 植被不同立地类型的时滞效应第72-73页
    5.4 结果第73-85页
        5.4.1 植被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时滞效应第73-77页
        5.4.2 基于气候因子的多重延迟组合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第77-78页
        5.4.3 气候因子的最佳时滞效应多重组合模型的交互效应第78-81页
        5.4.4 不同立地类型下植被对气候因子时滞效应的响应第81-85页
    5.5 讨论第85-88页
    5.6 小结第88-92页
第六章 植被对气候因子的时滞效应强度分析第92-108页
    6.1 引言第92页
    6.2 数据第92-93页
    6.3 研究方法第93页
        6.3.1 像素尺度上的偏相关分析第93页
        6.3.2 累积降水与植被多时相偏相关分析第93页
    6.4 结果第93-105页
        6.4.1 所有生长季植被对气候因子时滞效应强度第93-98页
        6.4.2 生长季每月植被对于气候因子的时滞效应响应的空间分布第98-99页
        6.4.3 生长季每月植被对于气候因子的时滞效应统计分析第99-105页
    6.5 讨论第105-106页
    6.6 小结第106-108页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第108-112页
    7.1 结论第108-109页
    7.2 创新点第109-110页
    7.3 研究展望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2页
致谢第122-124页
作者简介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土丘陵区人工林草植被生态服务功能演变及其互作机制
下一篇:蝎蛉总科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暨双角蝎蛉属整合分类学研究(长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