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 一、政治参与研究 | 第10-13页 |
| 二、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 | 第13-16页 |
| 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参与的研究 | 第16-17页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 一、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二、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 第四节 调研过程介绍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 第一节 政治参与理论 | 第19-22页 |
| 一、政治参与的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 二、政治参与的主要类型 | 第20页 |
| 三、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 | 第20-21页 |
| 四、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 | 第21-22页 |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参与理论 | 第22-23页 |
|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 第23-24页 |
| 第四节 基层民主理论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沐尘畲族乡政治参与的现状 | 第26-37页 |
| 第一节 沐尘畲族乡的基本概况 | 第26-27页 |
| 第二节 沐尘畲族乡政治参与取得的成就 | 第27-28页 |
| 第三节 沐尘畲族乡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 第28-37页 |
| 一、对政治参与相关知识缺乏足够了解 | 第28-30页 |
| 二、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现象 | 第30-33页 |
| 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大量存在 | 第33-35页 |
| 四、政治参与的城乡差距较大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2页 |
| 第一节 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教育文化水平的制约 | 第38页 |
| 第三节 传统文化及宗族关系的制约 | 第38-40页 |
| 一、传统政治文化的制约 | 第38-39页 |
| 二、民族性格的影响 | 第39-40页 |
| 三、宗族关系的制约 | 第40页 |
| 第四节 政治参与渠道的制约 | 第40-41页 |
| 第五节 政治参与的缺位状态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扩大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 第42-51页 |
| 第一节 推进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 | 第42-44页 |
| 一、政治参与的顶层设计 | 第42-43页 |
| 二、政治参与的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 第43-44页 |
| 第二节 提高政治参与素质,发挥主体作用 | 第44-46页 |
| 一、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 | 第44-45页 |
| 二、提高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 | 第45页 |
| 三、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居民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 | 第45-46页 |
| 第三节 拓宽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政治参与渠道 | 第46-49页 |
| 一、充分发挥网络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 | 第46-47页 |
| 二、完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村民自治 | 第47-48页 |
| 三、创新政治参与的方式 | 第48页 |
| 四、拓宽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渠道 | 第48-49页 |
| 第四节 拓展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政治参与的外部环境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附录 政治参与状况调查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