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税源管理制度改革探究--以玉溪市国税系统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1.2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成果第13-15页
            (1) 基础理论研究第14页
            (2) 改革方向研究第14-15页
    1.3 本文研究方法第15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5页
        1.3.2 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第15页
        1.3.3 问卷调查法第15页
        1.3.4 数据收集法第15页
    1.4 本文创新和不足第15-17页
第二章 税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制度第17-23页
    2.1 税源管理的基本概念第17-19页
        2.1.1 主要学术观点第17页
        2.1.2 界定税源管理的要素第17-19页
    2.2 税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第19-20页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9页
        2.2.2 纳税遵从理论第19-20页
        2.2.3 博弈理论第20页
    2.3 我国税源管理主要制度的沿革第20-23页
        2.3.1 以“管户”为特点的税收专管员制度第20-21页
        2.3.2 以“管事”为特点的税收专管员制度第21页
        2.3.3 以“管户与管事相结合”为特点的税收管理员制度第21页
        2.3.4 以优化纳税服务和强化风险管理相结合的税收管理方式第21-23页
第三章 “管家式”税源管理制度——税收管理员制度第23-31页
    3.1 税收管理员制度变革的时代背景第23-24页
        3.1.1 新中国税制建立及曲折发展时期第23页
        3.1.2 计划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第23-24页
        3.1.3 市场经济初期的税制改革第24页
        3.1.4 市场经济完善期的税制改革第24页
    3.2 税收管理员制度的优势第24-26页
        3.2.1 税收管理员制度具有直接管控税源的优点第24-25页
        3.2.2 税收管理员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行政效力第25页
        3.2.3 税收管理员制度在一定时期体现和实践了专业化分工和分权制约机制第25页
        3.2.4 一定时期内税收管理员制度下的纳税服务更为直接高效第25-26页
    3.3 新形势下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劣势第26-31页
        3.3.1 “管户制”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税源管理规模第26-27页
        3.3.2 税源管理能力不能满足现行管理需求第27-28页
        3.3.3 “包干到户”的管户责任制无法满足重点税源管理需求第28页
        3.3.4 税收管理员执法风险问题突出第28-29页
        3.3.5 权责不清引发制度风险和岗位陷阱第29-31页
第四章 税源管理制度创新——以玉溪市国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为个案第31-52页
    4.1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背景第31-33页
        4.1.1 税源发展与管理矛盾突出第31页
        4.1.2 税源管理层级多流程复杂第31页
        4.1.3 人力资源矛盾突出第31-32页
        4.1.4 税源管理人员履职风险高第32-33页
    4.2 玉溪国税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主要做法第33-38页
        4.2.1 取消“管户”制,建立“管事”制第33-34页
        4.2.2 建立分级税收风险防控机制第34-35页
        4.2.3 强化技术支撑第35-36页
        4.2.4 优化纳税服务管理第36-38页
    4.3 玉溪国税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取得的成效第38-41页
        4.3.1 调优征管资源第38页
        4.3.2 提高服务质效第38-40页
        4.3.3 突出风险管控第40页
        4.3.4 促进作风好转第40-41页
    4.4 玉溪国税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创新实质第41-45页
        4.4.1 岗责体系体现灵活性第41-42页
        4.4.2 工作流程体现统一性第42页
        4.4.3 表证单书体现规范性第42-43页
        4.4.4 清单梳理体现工具性第43-44页
        4.4.5 技术支持体现实用性第44-45页
    4.5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问卷调查分析第45-50页
        4.5.1 调查数据来源概况第45页
        4.5.2 调查基本情况第45-47页
        4.5.3 调查数据分析第47-49页
        4.5.4 问卷调查结论分析第49-50页
    4.6 玉溪国税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面临的困难第50-52页
        4.6.1 无缝配合机制存在现实差距第50页
        4.6.2 人员素质局限性较大第50-51页
        4.6.3 考评体系不够成熟第51-52页
第五章 国内外税源管理先进经验第52-56页
    5.1 国内经验借鉴第52-53页
        5.1.1 江苏国税改革经验第52-53页
        5.1.2 安徽国税改革经验第53页
    5.2 国际经验借鉴第53-56页
        5.2.1 美国第53-54页
        5.2.2 澳大利亚第54-55页
        5.2.3 日本第55-56页
第六章 完善税源管理制度的途径第56-64页
    6.1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保障第56-57页
        6.1.1 提高税收立法层次第56页
        6.1.2 科学划分税收立法权第56-57页
        6.1.3 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建设第57页
        6.1.4 营造社会守法环境第57页
    6.2 加强部门间联动配合第57-59页
        6.2.1 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第57-58页
        6.2.2 实行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第58页
        6.2.3 强化部门配合以加强税源监控第58页
        6.2.4 鼓励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第58-59页
    6.3 重视纳税评估体系建设第59-61页
        6.3.1 确立纳税评估法律地位第59-60页
        6.3.2 规范纳税评估流程第60页
        6.3.3 增强纳税评估队伍素质第60页
        6.3.4 完善纳税评估监督考核机制第60-61页
    6.4 提升人才队伍素质第61-62页
        6.4.1 开展经常性学习培训第61页
        6.4.2 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第61-62页
        6.4.3 完善绩效考评机制第62页
    6.5 提高纳税服务质量第62-64页
        6.5.1 构建新型纳税服务体系第62-63页
        6.5.2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第63页
        6.5.3 科学设置办税服务场所第63-64页
附: 调查问卷第64-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数据背景下云南省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探析
下一篇:林业财政项目的绩效管理体系研究--以A林业勘察设计院森林资源管理与检查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