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40页 |
| 综述一 西医治疗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 1. 概念 | 第12页 |
| 2. 流行病学 | 第12页 |
| 3. 发病机制 | 第12-17页 |
| 4. 治疗进展 | 第17-19页 |
| 5. 小结 | 第19-21页 |
| 综述二 中医对IgA肾病的认识 | 第21-25页 |
| 1. 中医病名 | 第21页 |
| 2. 病因病机 | 第21-24页 |
| 3. 循证医学证据 | 第24-25页 |
| 综述三 关于“伏邪理论”的临床应用 | 第25-32页 |
| 1. 概念 | 第25页 |
| 2. 源流 | 第25-26页 |
| 3. 发病机制 | 第26-27页 |
| 4. 致病特点 | 第27-28页 |
| 5. 治则与治法 | 第28-30页 |
| 6. 临床运用 | 第30-31页 |
| 7. 小结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40页 |
| 前言 | 第40-42页 |
| 第二章 基于“伏邪理论”指导六经分治IgA肾病属CKD2-4期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 | 第42-63页 |
| 1. 导师治疗思路 | 第42-45页 |
| 2. 资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 2.1 研究对象 | 第45-46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46页 |
| 2.3 观察指标 | 第46-47页 |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47页 |
| 2.5 疗效评价 | 第47页 |
| 3. 研究结果分析 | 第47-58页 |
| 3.1 一般资料 | 第47-48页 |
| 3.2 安全性指标分析 | 第48-50页 |
| 3.3 疗效性指标分析 | 第50-58页 |
| 3.4 有效性分析 | 第58页 |
| 4. 讨论 | 第58-63页 |
| 4.1 “伏邪理论”指导六经分治治疗对IgAN患者的肾功能的改变 | 第58-60页 |
| 4.2 伏邪理论指导下治疗IgAN的有效率(以Scr评价)分析 | 第60页 |
| 4.3 伏邪理论指导下治疗IgAN是24hUTP、Scr波动情况分析 | 第60页 |
| 4.4 从伏邪理论指导治疗IgAN时患者肝功能发生变化 | 第60-61页 |
| 4.5 病例举隅 | 第61-63页 |
| 结语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个人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