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铁电薄膜材料制备技术与常见缺陷 | 第12-14页 |
1.3 BiFeO_3概述 | 第14-15页 |
1.4 BiFeO_3铁电性能 | 第15-16页 |
1.5 BiFeO_3光伏性能 | 第16-18页 |
1.6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优化 | 第18-19页 |
1.7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方案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21-27页 |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2 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样品 | 第22-24页 |
2.2.1 基底预处理 | 第22-23页 |
2.2.2 前驱体制备 | 第23页 |
2.2.3 湿膜制备 | 第23页 |
2.2.4 退火 | 第23-24页 |
2.3 薄膜表征技术 | 第24-27页 |
2.3.1 结构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3.2 性能测试 | 第24-27页 |
第3章 BiFeO_3制备工艺研究 | 第27-40页 |
3.1 不同基底选择及相应热处理机制对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27-31页 |
3.1.1 基底及热处理工艺对薄膜结构的影响 | 第27-29页 |
3.1.2 基底及热处理工艺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 薄膜厚度对光伏性能的影响 | 第31-34页 |
3.2.1 薄膜厚度对BFO薄膜结构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薄膜厚度对BFO薄膜性能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 退火方式对薄膜光伏性能的影响 | 第34-38页 |
3.3.1 退火方式对BFO薄膜结构的影响 | 第34-36页 |
3.3.2 退火方式对BFO薄膜性能的影响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石墨烯对铁酸铋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40-53页 |
4.1 石墨烯对铁酸铋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 石墨烯对铁酸铋材料光伏性能的影响 | 第41-51页 |
4.2.1 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及辅助层添加方法 | 第41-43页 |
4.2.2 BFO-RGO-Pt结构的晶型形貌测试 | 第43-44页 |
4.2.3 BFO-RGO-Pt结构拉曼分析 | 第44-45页 |
4.2.4 BFO-RGO-Pt结构 XPS 分析 | 第45-47页 |
4.2.5 复合样品光吸收性能测试 | 第47-48页 |
4.2.6 BFO-RGO-Pt结构样品与纯相铁酸铋薄膜光伏性能研究 | 第48-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铁酸铋太阳能构件优化 | 第53-63页 |
5.1 引言 | 第53-54页 |
5.2 二氧化钛作电子传输层对铁酸铋光伏性能研究 | 第54-58页 |
5.2.1 FTO/TiO_2/BFO/Pt结构器件制备 | 第54页 |
5.2.2 FTO基底上二氧化钛层形貌 | 第54-55页 |
5.2.3 FTO基底上二氧化钛层光伏性能 | 第55-56页 |
5.2.4 FTO基底 BFO/TiO_2器件光吸收性能 | 第56-57页 |
5.2.5 FTO/TiO_2/BFO/Pt结构器件光伏性能测试 | 第57-58页 |
5.3 碘化铅甲胺改性铁酸铋光伏器件 | 第58-62页 |
5.3.1 一步法制备碘化铅甲胺辅助层 | 第59页 |
5.3.2 碘化铅甲胺改性器件晶型形貌 | 第59-61页 |
5.3.3 碘化铅甲胺复合器件光伏性能测试 | 第6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3-6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64页 |
6.3 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