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言 | 第12-17页 |
一、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一章 GPA国内救济制度概述 | 第17-26页 |
第一节 GPA国内救济制度的概念 | 第17-21页 |
一、GPA国内救济制度的概念厘清 | 第17页 |
二、GPA国内救济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17-18页 |
三、GPA国内救济制度的设计核心 | 第18-21页 |
第二节 GPA国内救济制度的价值取向 | 第21-23页 |
一、公平价值 | 第21-22页 |
二、秩序价值 | 第22-23页 |
三、调节控制价值 | 第23页 |
第三节 GPA国内救济制度的发展 | 第23-26页 |
一、GPA1994国内救济制度:消除贸易壁垒 | 第24页 |
二、2006 年GPA临时文本的国内救济制度:促使政府采购透明化 | 第24-25页 |
三、2012 年GPA国内救济制度:原有制度的系统重塑与细化 | 第25-26页 |
第二章 GPA国内救济制度的核心内容 | 第26-35页 |
第一节 GPA国内救济制度的原则性要求 | 第26-28页 |
一、及时、透明、有效要求 | 第26-27页 |
二、非歧视性原则要求 | 第27-28页 |
第二节 GPA国内救济制度的形态 | 第28-30页 |
一、磋商:质疑程序的前置可选步骤 | 第28页 |
二、国内审查:质疑程序的核心内容 | 第28-30页 |
三、司法审查:国内审查程序的司法形式 | 第30页 |
四、GPA质疑处理机构设置概括 | 第30页 |
第三节 GPA质疑处理机构设置的比较性研究 | 第30-35页 |
一、单一机构、单一渠道模式 | 第31-33页 |
二、多机构、多渠道模式 | 第33-35页 |
第三章 GPA背景下我国的政府采购救济制度 | 第35-39页 |
第一节我国政府采购救济制度概述 | 第35-36页 |
第二节 GPA视角下我国现有政府采购救济制度之不足 | 第36-39页 |
一、我国政府采购救济制度立法体系上的缺陷 | 第36-37页 |
二、我国政府采购救济制度立法内容上的缺陷 | 第37-39页 |
第四章 GPA我国相关救济制度的改革 | 第39-47页 |
第一节我国现有政府采购救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风险 | 第39-41页 |
一、政府采购救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第39-40页 |
二、政府采购救济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风险 | 第40-41页 |
第二节 GPA框架下我国政府采购法律改革的方式 | 第41页 |
第三节 GPA框架下我国政府采购法律改革的内容 | 第41-44页 |
一、调整救济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42-43页 |
二、明确救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43页 |
三、救济制度质疑程序的细化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对《政府采购供应商质疑答复与投诉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评论和修改建议 | 第44-47页 |
一、征求意见稿概述 | 第44页 |
二、对征求意见稿的几点建议 | 第44-47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