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及其增强路径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6页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选题背景第10页
        2.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4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4-15页
        1.研究思路第14页
        2.研究方法第14-15页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第15-16页
        1.重点难点第15页
        2.创新之处第15-16页
一、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理论概述第16-23页
    (一)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相关概念第16-17页
        1.文化第16页
        2.自信第16页
        3.文化自信第16-17页
        4.新时代文化自信第17页
    (二)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根源第17-19页
        1.文化自信根源于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17-18页
        2.文化自信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第18页
        3.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国革命的成功实践第18-19页
    (三)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意义第19-23页
        1.增强文化自信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第19-20页
        2.增强文化自信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现实需要第20页
        3.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话语权第20-21页
        4.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第21页
        5.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第21-23页
二、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基本内容及特征第23-28页
    (一)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基本内容第23-25页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第23-24页
        2.革命文化的自信第24页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第24-25页
    (二)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主要特征第25-28页
        1.文化自信的主体性第25页
        2.文化自信的实践性第25-26页
        3.文化自信的时代性第26页
        4.文化自信的民族性第26页
        5.文化自信的包容性第26-28页
三、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优势与障碍第28-35页
    (一)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优势第28-30页
        1.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奠定基础第28-29页
        2.稳健的经济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保障第29-30页
    (二)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障碍第30-35页
        1.国民对传统文化认知的错误倾向是影响增强文化自信的主观因素第30-32页
        2.国家文化建设的不足成为影响增强文化自信的客观因素第32-33页
        3.全球化与西方外来文化是影响增强文化自信的环境因素第33-35页
四、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基本路径第35-43页
    (一)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文化自信的根脉第35-36页
        1.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国民文化自信意识第35页
        2.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提升文化自信第35-36页
        3.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协同增强文化自信第36页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牢文化自信的航向第36-37页
        1.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文化自信建设第37页
        2.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37页
    (三)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第37-38页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建设,促进文化自信发展第37-38页
        2.着重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自信的发展第38页
        3.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文化自信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第38页
        4.积极培养人才队伍,为文化自信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第38页
    (四)通过文化开放筑牢文化自信的基石第38-40页
        1.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条件第39页
        2.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为文化自信提供发展空间第39-40页
    (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自信的发展第40-43页
        1.建立规范化体系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制度保障第40-41页
        2.普及大众化教育为增强文化自信创造良好环境第41页
        3.坚持多种方式宣传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便利条件第41-42页
        4.培养和创造新一代文化主体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载体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后记第47-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朱右曾《诗地理征》研究
下一篇:宋代采桑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