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在手机媒体使用中的异化现象及其引导研究

摘要第7-8页
一、绪论第8-15页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9页
        1、研究背景第8页
        2、研究意义第8-9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9-13页
        1、国内研究现状述评第9-11页
        2、国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1-13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页
        1、研究思路第13页
        2、研究方法第13页
    (四) 创新与不足第13-15页
        1、创新之处第13-14页
        2、不足之处第14-15页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5-20页
    (一)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5-16页
        1、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第15-16页
        2、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第16页
    (二) 研究的理论借鉴第16-18页
        1、青年心理学第16-17页
        2、网络传播学第17-18页
    (三) 基本概念阐释第18-20页
        1、手机媒体第18页
        2、异化第18-19页
        3、手机媒体使用中的异化第19-20页
三、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分析第20-31页
    (一) 手机媒体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分析第20-21页
        1、手机媒体满足了大学生的有效需求第20页
        2、手机媒体拓展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第20页
        3、手机媒体调动了大学生的主体性第20-21页
    (二) 大学生在手机媒体使用中发生异化的具体表现第21-31页
        1、手机依赖第22-24页
        2、消费异化第24-25页
        3、交往异化第25-26页
        4、信息异化第26-28页
        5、时空异化第28-29页
        6、影响身心健康第29-31页
四、大学生在手机媒体使用中发生异化的原因第31-39页
    (一) 手机自身负价值的实现第31页
    (二) 大学生内在原因第31-34页
        1、生理原因第31-32页
        2、心理原因第32-33页
        3、思想原因第33-34页
    (三) 学校原因第34-36页
        1、教育者的手机媒体应用意识及能力缺失第34-35页
        2、教育者权威性受到手机媒体挑战第35-36页
    (四) 社会原因第36-39页
        1、市场经济环境中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泛滥第36页
        2、网络社会条件下技术理性膨胀第36-37页
        3、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的矛盾第37-39页
五、大学生在手机媒体使用中发生异化的预防和引导策略第39-48页
    (一) 加强大学生主体建构第39-42页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39-40页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40页
        3、参与多样的课外活动第40-41页
        4、提升手机媒体综合素养第41-42页
    (二) 提升教育者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施教能力第42-45页
        1、提高教育者的手机媒体应用意识第42页
        2、塑造教育者的网络权威第42-43页
        3、针对手机媒体创新施教方法第43-44页
        4、继续推进移动互联网阵地建设进程第44-45页
    (三) 优化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外部环境第45-48页
        1、继续推进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智能化水平第45-46页
        2、完善手机媒体科技管理体制第46-47页
        3、完善手机媒体相关法律法规第47-48页
六、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Abstract第51-52页
附录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吕梁市配电自动化规划研究
下一篇:自媒体环境下政府话语权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