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永大集团大股东“清仓式”减持案例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2-15页
        一、研究思路第12-15页
        二、研究方法第15页
    第三节 本文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6-24页
    第一节 理论基础第16-18页
        一、委托代理理论第16-17页
        二、信号传递理论第17页
        三、噪声交易理论第17-18页
        四、掏空效应理论第18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8-22页
        一、大股东减持的动因研究第18-19页
        二、大股东减持的时机及路径研究第19-20页
        三、大股东减持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路径研究第20-21页
        四、大股东减持的经济后果的研究第21-22页
    第三节 文献述评第22-24页
第三章 永大集团大股东减持案例介绍第24-36页
    第一节 永大集团基本情况介绍第24-26页
        一、永大集团现状简介第24-25页
        二、永大集团资本发展简史第25-26页
    第二节 永大集团大股东减持过程及结果第26-34页
        一、永大集团大股东减持过程第26-31页
        二、永大集团大股东减持结果第31-34页
    第三节 永大集团大股东减持特点第34-36页
        一、股份减持套现金额巨大,对社会影响大第34页
        二、大股东减持套路清晰,便于路径分析第34页
        三、大股东减持过程复杂,谨守法律边缘第34-35页
        四、减持后对公司业绩下滑,产生负面影响第35-36页
第四章 永大集团大股东减持案例分析第36-60页
    第一节 永大集团大股东减持动因分析第36-41页
        一、通过股份减持套现,获得巨大可见收益第36-37页
        二、股价虚高,为股份减持提供机会第37-38页
        三、业绩下滑,大股东不看好公司前景第38-39页
        四、投资者专业素质不高,反应较慢第39-41页
    第二节 永大集团大股东减持路径分析第41-52页
        一、减持前期:并购保业绩、疯狂“高送转”第42-46页
        二、减持过程中:减持巧安排、合法不合理第46-51页
        三、减持完成之后:大股东辞职,公司谋重生第51-52页
    第三节 资本市场对永大集团大股东减持的反应分析第52-60页
        一、公告前后股价变动趋势第53页
        二、公告发布前后超额累计收益率变化趋势第53-60页
第五章 永大大股东清仓式减持的经济后果分析第60-74页
    第一节 大股东减持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第60-68页
        一、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永大集团综合财务绩效第60-68页
    第二节 大股东减持对市场股价的影响第68-70页
        一、大股东减持前后股价变动第68-69页
        二、大股东减持前后累计异常收益率变化分析第69-70页
    第三节 大股东减持对中小投资者的影响第70-74页
        一、大股东减持对中小投资者的收益影响分析第70-72页
        二、大股东减持对中小投资者的风险影响分析第72-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第74-81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74-76页
        一、大股东减持具有较强的动因第74页
        二、大股东减持路径具有隐蔽性第74-75页
        三、大股东减持会导致企业绩效下降第75页
        四、大股东减持严重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第75-76页
    第二节 启示第76-80页
        一、资本市场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第76-78页
        二、公司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内控,积极应对减持危机第78-79页
        三、中小股东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和专业素质第79-80页
    第三节 未来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附录1 累计异常收益率计算结果第86-88页
附录2 主成分分析永大集团综合业绩计算结果第88-106页
后记第106-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重制度逻辑下的总部迁移区位选择机理实证研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
下一篇: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并购绩效负向持续时间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