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微型真核生物概述 | 第14-17页 |
1.1.1 海洋微型真核生物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1.2 微型真核生物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 | 第15-16页 |
1.1.3 微型真核生物研究的局限性和意义 | 第16-17页 |
1.2 环境因子对微型真核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1 物理因子 | 第17页 |
1.2.2 化学因子 | 第17-18页 |
1.2.3 生物因子 | 第18页 |
1.3 空间和时间因素对微型真核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18-21页 |
1.3.1 空间因子 | 第19-20页 |
1.3.2 时间因子 | 第20-21页 |
1.4 微型真核生物群落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1.4.1 形态学方法 | 第21页 |
1.4.2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21-25页 |
1.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25-27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材料与方法 | 第27-37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7-29页 |
2.1.1 气候特征 | 第27页 |
2.1.2 水文特征 | 第27-28页 |
2.1.3 海域资源状况 | 第28-2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9-36页 |
2.2.1 样品采集 | 第29-30页 |
2.2.2 环境因子测定 | 第30-31页 |
2.2.3 DNA提取 | 第31-33页 |
2.2.4 PCR扩增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 | 第33页 |
2.2.5 数据分析 | 第33-36页 |
2.3 核酸序列登录号 | 第36-37页 |
第3章 厦门近海海水和潮间带沉积物海洋微型真核生物群落生物地理模式和过程 | 第37-67页 |
3.1 环境因子变化 | 第38-41页 |
3.2 微型真核生物群落多样性比较 | 第41-46页 |
3.3 微型真核生物群落组成比较 | 第46-51页 |
3.4 微型真核生物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和地理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51-54页 |
3.5 环境和空间因素对微型真核生物群落分布的相对贡献 | 第54-58页 |
3.6 微型真核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 第58-60页 |
3.7 讨论 | 第60-67页 |
3.7.1 浮游和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比较 | 第60-61页 |
3.7.2 微型真核生物群落组成的控制因素 | 第61-64页 |
3.7.3 微型真核生物群落构建的生态学机制 | 第64-67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4.1 总结 | 第67-68页 |
4.2 创新点 | 第68页 |
4.3 不足之处 | 第68-69页 |
4.4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