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奥陶系层序与盆地性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前言第9-15页
    1.1 研究区概况第9-10页
    1.2 研究区现状第10-13页
        1.2.1 大地构造格局第10-11页
        1.2.2 地层的划分第11-13页
    1.3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13页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3-14页
    1.5 工作进展与完成工作量第14-15页
2 区域地质概况第15-21页
    2.1 研究区构造位置及属性第15页
    2.2 研究区地层系统第15-19页
        2.2.1 东乌-呼玛地层分区第16-18页
        2.2.2 乌兰浩特地层分区第18页
        2.2.3 达来-兴隆地层分区第18-19页
    2.3 岩浆岩第19-20页
        2.3.1 早古生代侵入岩第19-20页
        2.3.2 奥陶系火山岩第20页
    2.4 构造地质第20-21页
3 地层划分及特征第21-40页
    3.1 地层划分第21页
    3.2 地层特征第21-31页
        3.2.1 铜山组(O_1t)地层特征第21-23页
        3.2.2 大伊希康河组(O_(1-2)dy)地层特征第23-25页
        3.2.3 多宝山组(O_(1-2)d)地层特征第25-29页
        3.2.4 裸河组(O_(2-3)lh)地层特征第29-31页
    3.3 岩体与火山岩年龄第31-40页
        3.3.1 侵入岩年龄分析第31-35页
        3.3.2 碎屑岩年龄分析第35-40页
4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分析第40-57页
    4.1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定义第40-42页
        4.1.1 滨海环境和滨海相沉积第40-41页
        4.1.2 浅海环境和浅海相第41页
        4.1.3 半深海-深海环境和沉积相第41-42页
    4.2 岩相类型及特征第42-44页
        4.2.1 砂岩相第42页
        4.2.2 泥岩相第42-43页
        4.2.3 碳酸盐岩相第43页
        4.2.4 火山岩相第43-44页
    4.3 岩相垂直叠置规律第44-50页
        4.3.1 铜山组(O_1t)垂直叠向规律第44-45页
        4.3.2 大伊希康河组(O_(1-2)dy)垂直叠向规律第45-46页
        4.3.3 多宝山组(O_(1-2)d)垂直叠向规律第46-48页
        4.3.4 裸河组(O_(2-3)1h)垂直叠向规律第48-50页
    4.4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模式分析第50-57页
        4.4.1 铜山组沉积环境研究分析第50-51页
        4.4.2 大伊希康河组沉积环境研究分析第51-52页
        4.4.3 多宝山组沉积环境研究分析第52-53页
        4.4.4 裸河组沉积环境研究分析第53-55页
        4.4.5 沉积相模式第55-57页
5 火山岩及地球化学特征第57-62页
    5.1 主量元素第57-58页
    5.2 稀土微量元素第58页
    5.3 构造环境及地质意义第58-62页
6 盆地类型与性质第62-64页
    6.1 研究区内盆地类型与特征第62-63页
        6.1.1 弧后前陆盆地特征第62页
        6.1.2 弧后盆地特征第62-63页
        6.1.3 岛弧型特征与弧内盆地第63页
    6.2 研究区内盆地类型的演化第63-64页
7 结论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图版第71-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7泥页岩综合评价
下一篇:羌塘盆地中生界储层物性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