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分子遗传学论文

RHOBTB3相互作用蛋白COX11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6页
    1.1 RHOBTB3的研究进展第12-15页
        1.1.1 RHOBTB的家族成员和结构第12-13页
        1.1.2 RHOBTB3的组织分布第13页
        1.1.3 RHOBTB3的功能第13-15页
        1.1.4 RHOBTB与肿瘤第15页
    1.2 COX11背景第15-19页
        1.2.1 电子传递链第15-16页
        1.2.2 COX11背景第16-19页
            1.2.2.1 COX11简介第16-18页
            1.2.2.2 COX11功能第18页
            1.2.2.3 COX11与疾病第18-19页
    1.3 酵母双杂交系统及其应用第19-26页
        1.3.1 酵母双杂交系统基本原理第19-20页
        1.3.2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特点和应用第20-22页
        1.3.3 MATCHMAKER GAL4 TWO-Hybrid System3简介第22-26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26-49页
    2.1 常用药品和试剂第26页
    2.2 DNA相关实验及方法第26-36页
        2.2.1 质粒载体第26-29页
        2.2.2 大肠杆菌(E. coli)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的制备和DNA转化(Transformation)第29-30页
        2.2.3 质粒DNA的提取第30-33页
        2.2.4 质粒DNA的工具酶处理第33-34页
        2.2.5 DNA片段的纯化和回收第34-36页
        2.2.6 DNA连接反应第36页
        2.2.7 PCR相关实验第36页
    2.3 酵母双杂交相关实验方法第36-42页
        2.3.1 酵母菌株和培养基第36-37页
        2.3.2 诱饵基因表达蛋白样品制备第37-38页
        2.3.3 诱饵蛋白检测试验第38页
        2.3.4 两种酵母菌株杂交实验第38-40页
        2.3.5 酵母质粒的提取第40-41页
        2.3.6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质粒DNA的转化第41-42页
        2.3.7 数据计算第42页
    2.4 细胞培养及转染第42-44页
        2.4.1 细胞培养第42-43页
        2.4.2 瞬时转染第43-44页
        2.4.3 慢病毒感染第44页
    2.5 蛋白质相关实验方法第44-49页
        2.5.1 免疫共沉淀第44-46页
        2.5.2 蛋白质的SDS-PAGE电泳与western blot分析第46-47页
        2.5.3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第47页
        2.5.6 分离提纯pure线粒体以及线粒体周边的膜第47-48页
        2.5.7 利用不连续的蔗糖梯度分离细胞组分第48-49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9-67页
    3.1 酵母双杂交部分第49-54页
        3.1.1 诱饵蛋白表达质粒的构建第49页
        3.1.2 诱饵蛋白表达第49-50页
        3.1.3 诱饵蛋白毒性检测第50页
        3.1.4 诱饵蛋白自激活检测第50页
        3.1.5 鼠脑cDNA文库的筛选第50-51页
        3.1.6 文库质粒酶切鉴定第51-52页
        3.1.7 酵母中重新检验蛋白相互作用第52页
        3.1.8 测序、序列比对第52-54页
    3.2 利用哺乳动物细胞验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第54-56页
        3.2.1 构建哺乳动物细胞的ATG4D,COX11,NOMO1,ATP5C,UBXN1基因第54页
        3.2.2 免疫共沉淀验证蛋白间相互作用第54-56页
    3.3 RHOBTB3与COX11相互作用第56-62页
        3.3.1 N-TAG COX11和C-TAG COX11克隆的构建第56-57页
        3.3.2 N-TAG-COX11弥散的分布在整个细胞中没有正确的线粒体定位第57页
        3.3.3 C-TAG-COX11正确定位在线粒体上表达3种形式的条带第57-62页
    3.4 COX11三种形式的蛋白有不同的亚细胞定位第62-63页
        3.4.1 COX11 M-FORM和S-FORM定位在线粒体上第62-63页
        3.4.2 COX11 L-FORM定位在高尔基上第63页
    3.5 葡萄糖饥饿刺激下L-FORM的减弱导致与RHOBTB3相互作用的减弱第63-64页
    3.6 基因沉默COX11降低了细胞中的ATP水平第64-65页
    3.7 RHOBTB3缺失后细胞中ATP水平下降第65-66页
    3.8 结果讨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近海水螅水母类DNA条形码研究及四叶小舌水母线粒体基因组分析
下一篇:三株特殊生境稀有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