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论文

植物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7-20页
    1.1 番茄灰霉病第7-16页
        1.1.1 番茄灰霉病的危害第7-8页
        1.1.2 番茄灰霉病的生物学特性第8-9页
        1.1.3 番茄灰霉病的发病症状第9-10页
        1.1.4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及发病条件第10-12页
        1.1.5 番茄灰霉病的致病机理第12-13页
        1.1.6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方法第13-16页
    1.2 植物源抗菌剂第16-18页
        1.2.1 植物中抗菌有效成分第16页
        1.2.2 植物源抗菌剂的抗菌机理第16-17页
        1.2.3 植物源抗菌剂的特点第17页
        1.2.4 植物源灭菌剂在番茄灰霉病上的应用第17-18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方法及结果第20-32页
    1. 试验材料第20页
    2. 试验方法第20-24页
        2.1 试验技术路线图第21页
        2.2 待测植物提取物制备第21页
        2.3 纸盘法选出植物第21-22页
            2.3.1 带药纸盘制作第21页
            2.3.2 纸盘加样第21-22页
            2.3.3 抑菌效果观察第22页
        2.4 活性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第22-23页
            2.4.1 溶剂分配第22页
            2.4.2 色谱第22-23页
        2.5 平皿生长速率法活性验证及抑菌率比较第23页
        2.6 协同成分分离第23页
        2.7 数据处理第23-24页
    3. 试验结果第24-32页
        3.1 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第24-25页
            3.1.1 活性检验结果第24页
            3.1.2 小结第24-25页
        3.2 对提取物活性成分分离提纯和效价评估第25-29页
            3.2.1 溶剂分配第25页
            3.2.2 ODS开放柱分离第25-26页
            3.2.3 HPLC提纯第26-28页
            3.2.4 对化合物a的效价评估第28页
            3.2.5 小结第28-29页
        3.3 协同物质分离第29-32页
            3.3.1 确定协同成分所在部位第29-30页
            3.3.2 协同物质的纯化第30-31页
            3.3.3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第32-34页
附录一: 待测药用植物表第34-37页
附录二: Probit模型分析化合物a抑菌能力第37-38页
附录三: 副产物协同作用检测结果第38-39页
附录四: Sol8的HPLC产物协同作用检验结果第39-40页
附录五: 溶剂分配后抑菌效果图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临床研究
下一篇:《激光与光子,皮肤剥脱与磨削:应用与治疗》(节选)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