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司法实务视角下刑民交叉问题的基本情况、概念及特征 | 第9-14页 |
(一) 司法实务视角下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适用现状及域外程序适用情况 | 第9-10页 |
1. 司法实务视角下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适用现状 | 第9-10页 |
2. 司法实务视角下刑民交叉案件的域外程序适用情况 | 第10页 |
(二) 司法实务视角下刑民交叉的概念 | 第10-11页 |
1. 刑民交叉概念比较 | 第11页 |
2. 刑民交叉概念的厘定 | 第11页 |
(三) 刑民交叉问题的特征分析 | 第11-14页 |
1. 程序适用上的冲突性 | 第12页 |
2. 公法与私法之间的竞合性 | 第12页 |
3. 法律责任与义务的交叉性 | 第12-13页 |
4. 司法实务中具有普遍性 | 第13-14页 |
二、刑民交叉问题的法理学分析 | 第14-20页 |
(一) 刑民交叉问题的历史证成 | 第14-17页 |
1. 从刑民合体到刑民分立 | 第14-16页 |
2.当代私法的公法化 | 第16-17页 |
(二) 刑法与民法法理性质对比辨析 | 第17-20页 |
1. 刑民的权利性与义务性辨析 | 第17页 |
2. 刑民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辨析 | 第17-18页 |
3. 刑民的封闭性与开放性辨析 | 第18页 |
4. 刑民的第一性与第二性辨析 | 第18页 |
5. 刑民的实质性与形式性辨析 | 第18-19页 |
6. 刑民的惩罚性与矫正性辨析 | 第19-20页 |
三、刑民交叉案件的类型分析 | 第20-22页 |
(一) 传统观点的类型划分 | 第20-21页 |
1. 两类说 | 第20页 |
2. 三类说 | 第20-21页 |
(二) 司法实务中的类型划分 | 第21页 |
1. 合同型 | 第21页 |
2. 金融型 | 第21页 |
3. 知识产权型 | 第21页 |
4. 其他类型 | 第21页 |
(三) 基于法律关系的类型划分 | 第21-22页 |
1. 单一法律关系的刑民交叉类型 | 第22页 |
2. 多层法律关系的刑民交叉类型 | 第22页 |
3. 多元法律关系的刑民交叉类型 | 第22页 |
四、司法实务视角下刑民交叉问题的程序适用模式分析 | 第22-28页 |
(一) 司法实务视角下程序适用模式类型及其合理性 | 第22-25页 |
1. 司法实务视角下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适用之“先刑后民” | 第22-23页 |
2. 司法实务视角下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适用之“刑民并行” | 第23-24页 |
3. 司法实务视角下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适用之“先民后刑” | 第24-25页 |
(二) 司法实务中刑民交叉问题程序适用类型的局限性 | 第25-28页 |
1. 司法实务视角下关于先刑后民的反思 | 第25-26页 |
2. 司法实务视角下中关于刑民并行的疑虑 | 第26页 |
3. 司法实务视角下关于先民后刑的担忧 | 第26-28页 |
五、司法实务视角下刑民交叉程序适用问题的思考 | 第28-39页 |
(一) 司法实务视角下刑民交叉案件程序适用进路的再思考 | 第28-30页 |
1. 犯罪行为与不法行为比较 | 第28-30页 |
(二) 刑民交叉案件程序适用路径分析 | 第30-35页 |
1. 单一法律关系的刑民交叉案件分析路径 | 第30-31页 |
2. 多层法律关系的刑民交叉案件分析路径 | 第31-32页 |
3. 多元法律关系的刑民交叉案件分析路径 | 第32-33页 |
4. 刑民交叉案件程序适用原则的建议 | 第33-35页 |
(三) 司法实务视角下刑民交叉程序适用的制度性突破建议 | 第35-39页 |
1. 宏观顶层设计建议 | 第35-37页 |
2. 司法实务微观操作建议 | 第37-39页 |
注释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