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1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 第8-9页 | 
| 1.2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X射线荧光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 2.1 X射线的本质 | 第14页 | 
| 2.2 特征X射线的产生机制 | 第14-15页 | 
| 2.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 第15-17页 | 
| 2.3.1 定性分析 | 第15-16页 | 
| 2.3.2 定量分析 | 第16-17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X射线荧光分析仪结构 | 第18-42页 | 
| 3.1 激发源 | 第19-22页 | 
| 3.2 光路系统 | 第22-25页 | 
| 3.2.1 准直器与滤光片 | 第22-23页 | 
| 3.2.2 探测器 | 第23-25页 | 
| 3.3 整形放大电路 | 第25-31页 | 
| 3.3.1 RC微分电路 | 第25-27页 | 
| 3.3.2 主放电路 | 第27页 | 
| 3.3.3 积分滤波电路 | 第27-28页 | 
| 3.3.4 增益微调电路 | 第28页 | 
| 3.3.5 基线恢复电路 | 第28-29页 | 
| 3.3.6 成型放大电路测试 | 第29-31页 | 
| 3.4 峰值检测电路 | 第31-33页 | 
| 3.5 模数转换电路 | 第33-34页 | 
| 3.6 电平转换电路 | 第34-36页 | 
| 3.7 FPGA控制电路 | 第36-38页 | 
| 3.8 RS232通讯电路 | 第38-39页 | 
| 3.9 电源系统 | 第39-41页 | 
| 3.10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下位机与上位机程序设计 | 第42-56页 | 
| 4.1 下位机控制实现 | 第43-48页 | 
| 4.1.1 FPGA复位模块 | 第44页 | 
| 4.1.2 FPGA系统控制模块 | 第44-45页 | 
| 4.1.3 AD控制模块 | 第45-46页 | 
| 4.1.4 FIFO模块 | 第46-47页 | 
| 4.1.5 RAM模块 | 第47页 | 
| 4.1.6 RS232通讯模块 | 第47-48页 | 
| 4.2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48-54页 | 
| 4.2.1 上位机软件总体设计 | 第48-49页 | 
| 4.2.2 用户管理模块 | 第49-50页 | 
| 4.2.3 数据采集模块 | 第50页 | 
| 4.2.4 数据管理模块 | 第50-52页 | 
| 4.2.5 数据处理模块 | 第52-54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谱数据处理 | 第56-64页 | 
| 5.1 谱线光滑 | 第56-58页 | 
| 5.1.1 傅立叶变换谱线光滑 | 第56-57页 | 
| 5.1.2 小波变换法 | 第57页 | 
| 5.1.3 多项式最小二乘拟合 | 第57-58页 | 
| 5.2 寻峰 | 第58-60页 | 
| 5.2.1 比较法 | 第58页 | 
| 5.2.2 削峰法 | 第58-60页 | 
| 5.3 背景扣除 | 第60-61页 | 
| 5.3.1 直线法 | 第60页 | 
| 5.3.2 削峰法 | 第60-61页 | 
| 5.3.3 最小二乘拟合法 | 第61页 | 
| 5.4 实验验证 | 第61-63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70页 |